相關文章

近期,我國許多城市因暴雨發生水浸,而同遭暴雨襲擊的贛州,卻「沒有一輛汽車泡水」。值得稱道的是在贛州有一處地下水利工程——福壽溝。歷經近千年,福壽溝依然護佑著一方的安寧。

福壽溝全長12.6公里始建於宋代,它根據街道佈局和地形特點,採取分區排水的原則,建成了兩個排水幹道系統,因為兩條溝的走向形似篆體的「福」「壽」二字,故名「福壽溝」。因此,當年親自設計並帶領群眾修建福壽溝的知州劉彝受到群眾的擁戴,他的銅像如今坐落在贛州城北的宋城公園。

福壽溝的智慧所在

福壽溝的可貴不僅在於實用,更在於其體現了古人的高妙思維。

首先,巧借外力,因勢利導。福壽溝的一大特點就是利用天然地形的高低之差,採用自然流向的辦法,使城市的雨、污水排入江中和濠塘內,免去使用抽水機的麻煩。第二大特點是它的12個水窗(即排水口)。水窗的閘門借水力自動啟閉,十分巧妙。當江水低於下水道水位時,借下水道水力衝開閘門;江水高於下水道水位時,借江中水力關閉閘門,以防江水倒灌。

除了贛州,中國尚有壽州、文安、潮州、荊州、台州等十多座古城至今仍起防洪作用,其建築思路對今人很有啟發。◇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