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寫了「中國人為甚麼很難氣定神閒」的三篇系列文章,引起許多讀者朋友的興趣和反饋。一位讀者說,三篇的最後一篇說到了實質和點子上,中國人很難氣定神閒,就是因為國人離神太遠,而要恢復到氣定神閒的狀態,需要煉氣、定神,也就是學習正法門的氣功和佛法修煉,才能一步步與神越來越近。拙文發表後,還收到另外一些朋友的反饋,有人在批評別人毛躁時,建議他去讀一讀「氣定神閒」這篇文章,改進自身的狀態。
氣定神閒,當然是一種卓越的、令人羨慕、令人嚮往的優良狀態,是正常人類需要擁有的境界,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益處。但氣定神閒只是一個過渡階段,氣定神閒了,人們又會怎麼樣呢?人們一旦能夠氣定神閒之後,就能夠接近神,能夠聆聽到神的聲音、神的呼喚。這時,就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敞開心扉、接受真理和真相的時候了。但即使你能夠聽到真相和真理,還不能保證所有的人都能夠理解和接受,因為這涉及到一個人的理解、領會、領悟、記憶和入心的問題。換句話說,人們還需要能夠「心領神會」,才是從「氣定神閒」的狀態向前邁進一步的前提。
心領神會,這又是一個在中國大陸人人皆知、但有許多人會曲解的詞彙,尤其是「領會」二字。「領會」是甚麼意思呢?中國大陸的朋友們可以說是非常熟悉這兩個字,因為中共宣傳機器喋喋不休、連篇累牘的,都是要人們去「領會」。中共最喜歡做的,是要求全國人民「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在中國民眾的詞彙術語中,「領會」就是領會上意,理解上級的意圖、領導的意思,乃至中共及其各級喉舌的謊言和忽悠。
但是,源於「心領神會」的「領會」,其真正含義不是這個。中國人的祖先為甚麼說要「心領神會」呢?就是說在面對真理和真相的時候,你要用你的心去領受,去接受,才能讓你的神,或者說你的主元神,能夠體會到傳達方表達內容的真意;人們必須敞開心胸,才能理解真理、真相和神傳的真正旨意。這才是「心領神會」的真正內涵。當然,只有氣定神閒的人,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才有「心領神會」的可能。
細說起來,「心領神會」其實是一種學習真理、學習新知、了解真相、了解我們世界的一個很好的認知工具。它是一個心理學描述的過程,更是一個認知心理學的過程。
西方的「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開展了許多研究,有許多有趣的結論。認知心理學是關於心靈和心理功能,包括學習、記憶、注意力、知覺、推理、語言、概念的發展和決策的研究。因為電腦科技的發達和廣泛使用,認知心理學從1960年代之後,跟人工智能的研究合為一體。可惜的是,當代的認知心理學與從前心理研究取向不同。認知心理學目前使用系統化的科學方法,不再承認和接受內省的研究方式,與弗洛伊德心理學的研究不同,也不重視內在的心理狀態如信仰、欲望和動機,而只專注於人的行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現代心理學、尤其是心理分析學的奠基人。對於人們受制於慾望的驅動、對死亡的恐懼等,弗洛伊德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使用了自由結合(free association)等方法,來探知人們內心深處的願望。他也對人們的下意識做了許多研究,但他並不知道東方佛道兩大家修煉中,關於人的主意識和副意識的論述,也沒有能夠從輪迴和轉生的角度,去積極的理解肉身死亡,及對死亡的恐懼給人們的諸多影響。不然的話,弗洛伊德會對精神分析有更新、更深入的理解。在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和作品中,他也最終轉入文化,開始從宗教中尋求對世界的新的解釋。
既然心領神會是一種心理過程,西方心理學的研究,對我們理解東方的「心領神會」,也有幾分助益。《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三年前的一篇文章中,資深作家卡羅琳•格利高里(Carolyn Gregoire)列舉了心理學研究中十個令人深思的結果。結論是我們人類其實對自己的思想和思維,所知甚少;對別人的思維方式,更是知道的少之又少。
研究結果之一,是我們人人都有惡的一面或做惡的能力(capacity for evil)。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是1971年斯坦福大學的監獄實驗,因為扮演監獄看守的學生濫用權力,導致2星期的試驗6天後就匆匆收場。結果之二,是即使在我們眼前發生的事情,我們也可能意識不到。
所以,了解真相,尤其是被刻意掩蓋、偽造改變過的真相,確是很不容易的。
結果之三是,延遲滿足(Delaying gratification)對人們來說是很困難的。我們希望得到立即的滿足。但如果人們真正的能夠延遲滿足,我們就會變得更加優秀。所以,克制自己的慾望,清心寡欲,是人們走向真正自由的必經之路。結果之四,人們會在道德的激烈選擇中掙扎不已。從納粹屠殺者的命令,到中共活摘器官的指令,德國軍人和中國軍醫,都曾在上級的命令和自己的良知中苦苦掙扎。
結果之五,是我們很容易被權力所腐化。這個中國人現在應該是最清楚了,不需要心理學家的指點。中共體制內最小的芝麻官到不是官的城管,都會肆無忌憚的濫用權力。結果之六很有意思,說人們其實只需要愛心和善良,就會很幸福了。哈佛大學一個跨度長達75年的研究表明,人們的幸福只有兩個支柱:善心和愛(Love),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不喪失善心和愛。結果之七呢,是我們有追求名利的驅動力。這個人們都清楚,這就是我們做不到氣定神閒的背後原因。
所以,如果人們能夠先做到「氣定神閒」,然後變得「神情清朗」,然後再做到「心領神會」,最後就可能達到「身神合一」的美妙境界。 ◇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