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中醫業也遇到同樣的困境。99年《中醫藥條例》實施後,要想成為註冊中醫、合法行醫,必須通過中醫執業資格考試,而且還要完成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認可的中醫執業訓練本科學位或相當的課程。中華古醫藥保存協會主席、數代承傳的古法跌打繼承人余鴻超於03年寫了一篇「祭師父文」,將心中的悶氣稟告他已故的師父:「我說,師父,在你還沒有死以前,你還可以隨便收徒弟。我現在不行了,一定要中醫大學畢業、有證書才行,否則我收他沒用,他沒有資格行醫,是犯法的。」
余鴻超之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說,幾千年來中醫在民間多以「師帶徒」的方式流傳,古代名醫李時珍、華佗等都是「師帶徒」出身。師父會把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秘方傳給弟子或子女,這是一般書本上學不到的。他說:「公開編印的書本沒有秘方,方子大多無效或小效,師父用手抄寫給我的,是相當有效的方子。」而這些秘笈,如果沒有師父的耳提面命,徒弟是看不懂的。「這些方子是分開寫的,這個方加那個方才有效,只有入室弟子才教、才傳的。」
他慨嘆道,未回歸前一百多年來,英國人一直都相當尊重我國數千年來的中醫藥傳承文化的「師徒制度」,而所謂回歸後不到兩年,特區政府對中醫藥的規管,卻使這種歷代名醫輩出的血脈傳承制度面臨斷代失傳。
「現在的中醫是中西醫結合,結果就是不中也不西。」余醫師認為,政府強逼中醫套用西醫模式去發展,用學院制度「一半教中醫、一半教西醫」,必定會扼殺古老的傳統中醫,留下「類似中醫」,即好像是中醫但不是中醫;或是教人家煲湯水、不懂治病的「湯水中醫」;或是教人家讀書、沒有臨床經驗的「學術中醫」。真正懂治病、能治病的中醫越來越少。
港人都市病求助中醫
不少中醫師都有一個經驗:病人往往先求助於西醫和新科技,最終卻是在傳統中醫找到答案。
香港中醫藥文化學院註冊中醫師黃梅芳的專科是生殖科,幫助有生育困難的病人。她說,現在香港平均5、6對夫婦就有一對面對生育問題。有一對夫婦,太太39歲,先生42歲,努力了兩年都沒有結果,年初到醫生那裏檢查,發現先生精子弱,太太已到39歲之齡,於是建議排期到今年夏天做試管嬰兒。夫婦兩人去找黃醫師調理,兩個月後,太太已經懷孕了。
她的另一個案例為53歲中年男士,在大機構擔任高層管理工作,正處於事業黃金期,不過,在過去4、5年來常常要看醫生,有一段時間小便失禁,睡不好,全身皮膚乾燥,而且變紅,面部及頸部都有紅及脫皮現象,而且很癢。曾住院治療失禁,前後換了很多醫生,效果並不好。病人打算若調理不好的話要退休,所以希望試試看中醫,看是否能幫上忙。經診斷,他是因為壓力而致身體出現失調情況。調理一年後,身體的狀態恢復到八、九成。使用針灸和用中藥,加上更多的運動量,現在不想退休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