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耳朵是通向心靈的路」,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如是說。 驚蟄時節的早晨,4人同在闃黑寂靜的校園一隅活動筋骨。間歇的片刻,A首先說:她聽到轟隆隆、嘈雜的聲音,心緒突然慌亂起來;B表示甚麼也沒聽到;C則不置一詞;至於我,只聽到鳥鳴啁啾、此起彼落的喧嘩,好不熱鬧!

一樣的處境,卻各有不同的感受,這實在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而何以如此呢?箇中原由很簡單,因為我們每個人聽到的都是──自己的心聲。

幾天前,A就呈現出慌慌張張、心神不寧的情況;B和C夫妻倆一向四平八穩、鎮定自若;我則記掛著「春在枝頭已十分」的訊息,難怪聽到的盡是鶯聲燕語、低低切切的音韻。原來,外顯的現象,就是我們各自內心的狀態。

這個道理和孟子所言:「有諸於內,形諸於外」的說法相通。由此看來,B和C他們心無旁騖,不被外界牽動,所以,能夠專心致志於當下;反之,A與我魂不守舍、心不在焉,稍有聲響或風吹草動,便心旌搖搖、隨之起舞。

「五音令人耳聾」,正是所謂「耳為聲塵所惑,心亦隨耳而亂」。聲塵惑亂本心,雜音紛擾,就聽不到內在的聲音。其實,追根究底下去,源頭不在聲塵,而在自己,是自己的心丟失了!

是故,該釐清的問題是:「心」怎麼會丟失呢?並非被外物丟失,而是自己丟失。了解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夠對症下藥,知道如何去修正。孟子主張「求其放心」,提供一條路徑。把丟失的心找回來,好好地保守它、維護它,讓它向好的方向發展。

有鑑於此,雜音隆隆、鳥聲唧唧皆非關鍵所在,應該回頭檢視的是自己的那顆心,還在何處晃來蕩去、飄忽不定?!◇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