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路聖石

蘇軾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由此可見,蘇軾提倡的「八面受敵」讀書法,基礎在於「精讀」。

唐宋以來,「韓、柳、歐、蘇」享譽文壇。「蘇」就是蘇軾。蘇軾,號東坡居士,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藝術領域開風氣之先,而且成就卓著,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的全才。

蘇軾的志趣不是富貴、不是功名,而是讀書和創作。他的文章涵渾奔放,詩詞清疏雋逸,同時善書法工畫。著有《易書轉》、《論語說》、《仇池筆記》、《東坡志林》、《東坡詞》、《東坡全集》等。其中《東坡全集》一百多卷,遺詩二千七百多首,詞三百多首和大量優秀的散文作品。

  讀書是蘇軾終生不變的生活習慣,是他面臨困境的精神支柱之一。勤奮有效的讀書,使蘇軾學識淵博,通古達今。他自幼苦讀,曾三抄《漢書》、《史記》等。「公嘗言觀書之樂,夜常以三鼓為率,雖大醉歸,亦必披展至倦而寢。」有時,在貶謫的蠻荒之地,書籍來源有限,蘇軾便會將有限的一本書反覆閱讀。

  蘇軾在黃州時,生活極為艱苦,仍然每夜讀書。據《道山清話》記載: 東坡在雪堂,一日讀杜牧之〈阿房宮賦〉,凡數遍;每讀徹一遍,即再三咨嗟嘆息,至夜分猶不寢。有二老兵,皆陝人,給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長嘆操西音曰:「知他有甚處?夜久寒甚,不肯睡!」連作冤苦聲。其一曰:「也有兩句好(西人皆作吼音!)」其人大怒,曰:「你又理會得甚底?」對曰:「我愛他道: 『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叔黨(蘇過)臥而聞之。明日以告,東坡大笑曰:「這漢子也有鑒識!」

喜愛讀書的人,必然有相應的讀書法。

蘇軾曾在〈又答王庠書〉中答侄女婿王庠「問學」,介紹了自己首創並實踐的一種獨特的「八面受敵」讀書方法。

【書富如海 一意求之】

  「八面受敵」一詞,是蘇東坡借用《孫子兵法》中軍事術語來講讀書方法,就是說讀書如用兵,要做到「我專而敵分」。如果八面受敵,則不應八面出擊,而要集中自己的全部精銳部隊擊敵一面,以眾擊寡,一次一次地分割包圍,各個擊破敵人。一本書的內容很豐富,如果把各方面的知識比作「敵人」,可以說是「八面受敵」。

  蘇軾在信中說:「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意思是說,年輕人讀書,每一本好書都讀它幾遍。好書內容豐富就像知識的海洋,讀書時人的意識指向一個方面,就像打開了一扇窗口,不能使各個方面的知識進入視野,讀一遍書只是獲取了意識指向的那個方面的信息而已。所以希望讀者每讀一遍都只帶著一個目標去讀。

  比如說讀某本歷史書時,要是了解「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就只從這方面去讀,讀時不要想到其它方面,以免分散精力;如果讀時還有其它方面的感受,那就再從這一方面讀一次。例如,要從該書中了解「事蹟故實」、「典章文物」之類,就從這方面再讀一次。 每次都有一個側重面。這種方法看起來雖然笨拙,但是,讀的遍數多了,就可以各個擊破。

  蘇東坡在談到他讀《漢書》的經驗時說:「吾嘗讀《漢書》矣,蓋數過而始盡之。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財貨之類,每一過專求一事。不待數過,而事事精竅矣。」這是蘇東坡運用「八面受敵」法讀書的一個具體範例。

  他讀《漢書》要讀許多遍。將《漢書》分為治道、人物、地理等幾個方面,每讀一遍專門研究一個問題。讀第一遍,他從中學習治世之道;讀第二遍,學用兵方法;讀第三遍,去研究人物和官制等等。結果他對書中的每一方面的問題,都了解得非常透澈。

  這種「八面受敵」讀書法,是蘇東坡長期讀書經驗的總結。目的明確,效果顯著,能從各方面吸收營養,因此對後世影響很大,清末學者李慈銘就曾讚道:「誠讀書之良法也。」◇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