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Alan Cheung
荃灣,古時候稱淺灣。從出土文物證明,早於新石器時代和東漢,已有人聚居此地,至清朝康熙已有大約26條村落散佈於今的青山公路一帶。而老圍、三棟屋村等多個著名圍村則坐落在荃灣市中心地段。現在的荃灣,集新舊建築、工廠區與高級消費購物廣場,私人屋苑與公共樓宇於一身。

「荃灣」位於大帽山以南,西南面向著藍巴勒海峽。1950年代,荃灣市中心面積大約有0.5平方公里,1961年,是新界第一個衛星市鎮。

清朝時代,荃灣曾經有多個名稱,包括淺灣(據說因海灣水淺而得名)、全灣約和全灣(以前荃灣有4約)。在1669年,清朝康熙八年,遷界令一度放寬,大批客家人遷居荃灣,沿今日青山公路興建了大約26條村落,其中最早的有「老圍村」。荃灣的柴灣角在以前發現新石器時代與東漢的文物,證明宋朝之前已有人聚居於此。荃灣最初期分為4個「約」:海壩、葵涌、青衣及石圍角。


工廠林立「小曼徹斯特城」



50年代,大批中國人士湧入香港,同時也引進了大量資金,以及技術和廉價勞工;商人在德士古道、楊屋道及柴灣角一帶興建很多工廠,令當時荃灣的工業發展非常蓬勃,有「小曼徹斯特城」之稱譽。

荃灣市中心,是指港鐵荃灣站和荃灣碼頭之間,川龍街和眾安街一帶。中心內設有不同的配套,交通方面就有港鐵、巴士、公共小巴等等。在這個範圍內,荃灣大部份重要的公共、商業、交通設施,如大會堂、裁判法院、警署、消防局、醫院,還有遊樂場、荃灣廣場、如心廣場、荃新天地、有線電視大廈等等私人地標也在此。


道觀寺廟背靠大帽山


荃灣近芙蓉山南麓一帶地方幽靜,背靠是香港最高的大帽山,風水甚佳,故有不少寺廟臨坐此處。20年代,不少道侶、法師為逃避戰禍、走來香港,有部份在此區一帶興建道觀寺廟,例如:圓玄學院、西方寺等等。

遠眺大帽山全景(圖片|Minghong/維基百科)

三棟屋是典型的客家圍村,於1786年由陳姓客家人建立。1979年首季,因地鐵荃灣線工程,三棟屋村村民放棄原址他遷。原建築於1987年修繕後,成為博物館,供公眾人士參觀。(圖片|網絡圖片)


荃灣數十年來發展,私人屋苑與公共樓宇,幾乎平分春色,各佔不少地方。而傳統的村屋亦獨佔一隅地存在,例如:石圍角新村、二陂圳新村、古坑村、海霸新村、海霸村、白田霸村、西樓角村、木棉下村、楊屋村、河背村、關門口村、鹹田村、老圍、三棟屋村等等,見證著荃灣的歷史發展。
人丁繁衍 財貴並列之地 荃灣的陰陽風水不錯,龍脈落脈從大帽山,三枝並發,青龍、白虎與案山互相配合,三元格局,山明水秀,人丁繁衍,財貴並列之地。名穴有鄧氏的「半月照潭」。◇

大帽山經常被大霧圍繞,俗稱「大霧山」,是香港最高的山峰,海拔957米。(圖片|gosai/攝影札記)
大帽山經常被大霧圍繞,俗稱「大霧山」,是香港最高的山峰,海拔957米。(圖片|gosai/攝影札記)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