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景禧1923年出生於廣州市的一個商人家庭。父親起早摸黑做些小本生意,日子過得並不寬裕。加上馮景禧的生母去世早,繼母與他的關係不好,16歲那年,他就不得不離開了學校,到香港的卑利船廠當學徒。學徒的工錢少得可憐,每天只有1角3分。後來,老闆看馮景禧勤快能幹,每天加了他5分錢。然而靠這點錢,他連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飽!勞累了一天的馮景禧,只能一個人站在海邊,遙望遠方的家鄉和親人。為了餬口,他每天晚上還要拖著疲倦的身子到一家工人夜校去教課。
金銀首飾店的
學徒
1941年,日本佔香港。生性倔強的馮景禧怎麼也嚥不下這口氣,於是匆匆逃回家鄉。可是,廣州同樣也成了日本人的天下。由於與繼母的關係不好,馮景禧有家難歸,只好到一家金銀首飾店去做學徒工。他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常常利用跑街的機會,光顧別的店鋪,留心觀察人家的貨品款式和經營方法,用以改善自己店裏的不足。因為他聰明能幹,愛才的老闆提拔他擔任商行的管事,後來又讓他負責管理整個商行的財務。馮景禧雖然沒學過會計,但他在工作中虛心求教,竟能把商行的一本賬理得清清楚楚,爛熟於心。老闆有什麼問題,他都能隨口應答,所以深得老闆的信任。馮景禧雖然也從中摸索到不少「生意經」,然而他對於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始終不滿意。
台灣魚苗的生意
抗戰勝利以後,市面上的商業活動開始活躍。馮景禧便辭去了金銀店裏的差事,和幾個朋友一起販賣大米,這樣幹了2年,只賺到幾百元錢;後來他又同朋友們集資開了一座酒樓,生意也不是太興旺。雄心勃勃的馮景禧,時刻想找到一個能讓他大展鴻圖的事業。1948年,他聽說台灣魚苗的價格高,從廣州販魚苗到台灣能賺大錢,便決心要做這販魚苗的生意。
當時朋友們都勸他不要做這種生意,因為他既不熟悉水性,又不瞭解魚苗的特點,加上當時海上盜匪出沒,萬一中上一顆炮彈,那就連自己都賠在裏面了!可是馮景禧堅持要幹,他認定這生意能為他賺大錢!為了籌集資本,他將自已經營的酒樓都賣掉了。
他從廣州買下魚苗,運到香港,又租了船運往台灣。哪知天有不測風雲,他的魚苗船駛出廣州灣不久,就遇上了大風暴,不習慣海上生活的馮景禧差點連苦膽都吐出來!船隻在風暴中隨波逐流,等到驚濤駭浪平息下來,總算平安抵達台灣島。然而不幸的是,船上的魚苗在顛簸中早已死光!馮景禧多年經營積累的本錢,這下賠了個精光!馮景禧不甘心就這樣空手而返,他還想再搏一搏,於是打起了船老闆的主意。他同船老闆商量,要以這條船作抵押,從台灣運香蕉回廣州。船老闆當然不肯冒這個風險。
馮景禧對他說:「你不肯,我回去也沒法付運費給你,看來只好跳到海裏去了!」船老闆半是同情半是無奈,最後只好同意了。然而命運老人卻一點也不同情馮景禧,歸途中海上一直大風不息,船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回到香港,香蕉已經爛得一根好的都沒有了!馮景禧不但沒賺到一文錢,反而欠下了一大筆債!
進軍 香港房地產業
廣州這一跤摔得太慘,馮景禧卻能沉得住氣,他回到廣州,重新做起了代人買賣金銀的生意。憑他的豐富經驗,逐漸又賺了一些錢。
有了本錢,馮景禧就瞄準了香港的房地產業。50年代後期,香港經濟恢復和發展極快,由於人多地少,房地產價格直線上升。然而投資房地產,沒有雄厚的資金是不行的。馮景禧靈機一動,找到了生意場上的好朋友郭德勝和李兆基,商量合資創辦房地產公司的事情。他們3人當時都是剛剛開始創業的小財主,又都看好房地產業,所以一拍即合,招股建立了「永業企業公司」。3人當中,年紀最大的郭德勝老謀深算,年紀最小的李兆基反應敏捷,馮景禧則精通財務,擅長分析。他們發誓:「同心協力,進軍地產,你發我發,大家都發!」公司的資金當然比個人資金大多了,但對於房地產業來說,仍然只能算個小戶頭,只能購買較小的地盤。從購買原沙田酒店開始,他們在房地產業初試身手。他們採取的經營方式,是低價收購舊樓,拆掉重建新樓出售,還以「分層出售」、「10年分期付款」等方法招徠顧客,頗受客戶的歡迎,逐漸積累起了資金。
到1963年,他們3人已經成為香港商界的中等富商。資本雄厚了,經營房地產業的經驗也豐富了,他們便丟開了其他的股東,每人投資100萬元港幣,新建「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準備在房地產業大幹一場了。這3位朋友各有所長,齊心協力,又都是十足的「工作狂」,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這種拚命苦幹的精神,使得他們的公司很快引起了實業界的注意,稱他們為「地產界的三劍客」。他們雖然在生意場上精明過人,卻又不是什麼錢都賺的人。馮景禧就一再表示,有3種人的錢他不能賺:逃難的人的錢不能賺,孤兒寡母的錢不能賺,天災人禍的錢不能賺!他們冷靜地等待著每一個賺大錢的機會。對於目光遠大的人,賺大錢的機會一定是不會太少的。
紅衛兵能夠進香港?
1967年,馮景禧又一次遇上了歷史提供的賺錢機會。由於受內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香港也發生了大動盪,房地產行情一落千丈。許多富豪唯恐「文化大革命」也鬧到香港來,紛紛拋售在香港的產業,準備逃離香港。馮景禧也曾想到過離開香港的問題,可是他實在捨不得丟下剛剛大展鴻圖的事業。走在香港的大街上,看到那些急於賤賣的房產和地皮,馮景禧更加不想走了,他暗暗盤算,這可能正是個好機會呢!他仔細研究國內外的局勢,認為「紅衛兵」未必就進得了香港,至少,來與不來的可能是一半對一半——而對於生意場上的競爭來說,50%的把握已經是夠大的了。
結果,馮景禧不但沒有走,而且從銀行提出自己的全部積蓄,又貸了一大筆錢,動作麻利地買下了一大批廉價房產和地皮。很多朋友都為他捏一把汗,擔心他又要賠個精光了,然而馮景禧毫不動搖。果然不出他所料,僅僅一年以後,香港局勢完全穩定,地價迅速回升,發了大財的馮景禧,獲得了一個「商界奇人」的雅號。
新鴻基的事業一日千里,到1972年,公司售出的房產總價值達到5億多港元,幾乎是當初「三劍客」投資的20倍。隨著資本的雄厚,「三劍客」都有了獨自闖天下的力量,已沒有必要再在一起打江山。馮景禧和李兆基先後放棄了房地產業,只留下對此情有獨鍾的郭德勝。(未完待續)◇
文/薛冰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