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訊】剛於6月1日香港掛牌交易的中國銀行(3988.HK),近日爆出人民幣1.46億元資金的巨額詐騙案,引起外界關注。部分投資者對於中銀在招股書中對此案未有披露表示不滿。中銀則表示,已採取資產保全措施,此案不會對銀行的營運和財務造成重大影響。有證券人士表示,詐騙案再次提醒大家投資中資銀行須面臨的一些風險。

據中央社引述北京《京華時報》星期二的報導說,據河南警方調查發現,2004年至2005年間,河南省原人大代表吳國防涉嫌勾結中銀河南分行沈丘縣支行幾名職員,以提供虛假資金保證、開立大額虛假票據等手法,騙取中銀資金1.46億元人民幣,全被萬園集團據為己有。報道說,目前內地司法機關已對此進行立案調查。

針對沈丘支行案,中國銀行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說,目前中銀已採取資產保全措施,所保全資產價值預計達人民幣1.86億元,超出案件的授信風險(即因債務人的違約行為所導致的可能承受風險的信貸業務餘額)人民幣1.46億元。

招股書未有相關披露

中央社的報導指出,作為一家新上市公司,中銀的風險披露機制是否健全為投資者所關心。部分投資者認為,按照股票上市規則,上市公司應對其近期發生的案件情況作相關披露。

既然犯罪嫌疑人吳國防早於上月底就已經被相關部門要求刑拘,按理說中銀應該在此之前就知道此事。中銀為何沒有在其招股檔中向投資者提示相關風險呢?

對此,王兆文解釋,四月中銀曾向媒體披露該行加強案件專項治理、推進內控機制建設的情況,在查處的52件案件中,46件是自查發現的,其中44件是歷史舊案。

河南沈丘發現的承兌匯票詐騙案也是46件自查發現的案件之一。當時因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式,中銀依法沒有進行詳細披露。

一股獨大不利管治

清華大學EMBA特聘教授梁小民則認為,要徹底改變國有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有效方法就是實現股權多元化。

不過,他說,由於中國大陸的金融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出於防範金融風險的考慮,國家曾多次表示要掌握國有銀行的絕對控股權。

截至目前,中共政府投資代表人匯金在中銀所持有的股份仍高達70%以上,一股獨大的局面並不利於銀行運行機制的市場化。

中國金融業界人士說,在這種情形下,只有加強國有銀行的監督約束機制,才能提升投資者對國有銀行的信心。

中國銀行是迄今內地IPO規模最大的公司。該行於6月1日正式在香港聯合証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總共集資港幣754億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