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人們對抑鬱症的認知,仍有著不少迷思與誤區。一位康復的患者,在本文破解了常見迷思,並以自身經驗建議當事人「接納自我」:承認自我情緒,並學習耐心等待,讓自己漸漸地在療傷中康復。

當我們自己看自己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專注於自己的局部,例如鼻子上的粉刺,或瞳孔的顏色,但別人在看我們時,不會如此放大我們的局部。他們看到的會是我們的整體,包含我們的態度、性格與經驗,進而去認知我們這個人。

當我們能夠真實待人時,對方會感受到我們的真誠。當我們願意去承認自己有極限,同時也有各類的情緒,而不是誇大自己的能力,或只呈現好的部份給人看,喜歡你的人自然會支持,甚至會因為你的真誠,更喜歡與你同在。而不掩藏與裝扮,也代表著更多的自在與舒適。

因此,無論對自己或對別人,請試著放下那個很ㄍㄧㄥ的自己。我們都是人,只要是人,都會有情緒,這再正常不過。

別逼自己趕快好起來

對抑鬱症患者而言,我們努力地想讓自己好起來;我們想要當個「正常人」,趕緊回到生活的軌道上。

無論是抑鬱情緒,或是抑鬱症,我們經常會希望自己能夠趕緊擺脫。在情緒裏受苦的我們,都會有這樣的念頭。

然而,在我自己走過的經驗裏,我發現「等待」是個重要的學習,不再那麼急於想好起來,而是感受自己的狀況,漸漸地在養傷中康復。

情緒不會挑選時間。任何時期,我們都可能處在抑鬱的情緒當中。或許是在學期間,或許是寒暑假,或許是生日,或許是過年,而在不同的時間中,我們都會有自己需要兼顧的事,有的人需要打工,有的人需要寫報告。

隨著社會對於抑鬱症有更多的認識,我們開始知道,不要跟抑鬱症的人說「別想太多」或「看開一點」等等的話,因為我們知道任何外界的正向思考,只會造成抑鬱症患者的負擔,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我們也經常努力地想讓自己好起來、振作起來。或許我們內心的能量還不夠充沛,但我們也不希望自己總是看起來如此糜爛,我們想要當個「正常人」,趕緊回到生活的軌道上。

在這過程中,不知不覺,我們會對於「時間」很要求,或許是因為處在低落裏,時間過得特別慢,而如果還使用社群軟體,一直關注大家在做些甚麼事,更會加深自己想要趕快好起來,趕快再變回那個忙碌,卻有能力的自己。

但,抑鬱情緒與抑鬱症都需要「時間」。需要時間去看好笑的影片,需要時間去找人大哭一場,需要時間去買自己想吃喝的食物,需要時間就躺在床上,甚麼事也不做。不管每個人是如何度過情緒,我們都需要這份時間。(待續)

本文摘自《憂鬱世代:頂大生如何走出升學牢籠、社群競逐及自我價值困惑的憂鬱症》,寶瓶文化提供◇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