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是新制度下首屆區議會「選舉」投票日,關於是否民主倒退的討論已經不用多講了,直選議席比例由 99% 減至不足兩成,民主派和開明建制派都無法入閘,你就知道新制度有多「民主」吧?

最值得探討的是,對政府來說,今次區選的投票率究竟是否重要呢?翻查近月的新聞,客觀來說,政府對今屆區議會選舉的宣傳和動員工作是歷屆最厲害,威迫利誘,文攻武鬥,奇招百出。

各政府部門、官員、社會界別都紛紛呼籲市民投票。政府於 12 月 9 日星期六舉辦「區選繽紛日」活動,包括大型戶外音樂會及無人機表演等,亦會免費開放科學館、太空館、藝術館、濕地公園,聲稱希望市民留港投票;社署向 170 多間長者中心各派2萬元,資助他們安排接送長者去投票,涉款約 340 萬。

食環署向政府外判商發信,要求外判公司必須讓投票日當天為政府服務上班的人員,有充足時間到所屬票站投票,如有違者會被記錄在案,亦可能影響日後中標機會;政府外判商亦要在 12月10 日投票日和前一天12月9日,透過通訊軟件及社交媒體提示下屬投票。

綜合上述情況,反映出三點:

第一,政府內部評估今次區議會選舉投票率極低,比 2021 年「完善」後首屆立法會選舉的 30.2% 還要低;第二,建制陣營現階段未必知道中共最高層會怎樣看待投票率,更何況中共最高層的想法是可以「五時花六時變」,避免自己將來成為「低投票率」的戰犯,所有自稱是「建制派」的人士都各出奇謀,宣傳投票「保命」。

第三,投票率是李家超的特首中期成績表,亦為「完善」所有香港選舉劃上說句,影響他 12 月上北京述職,所以政府塑造今次選舉充滿政治性,是對「由亂到治,由治及興」、「愛國者治港」、甚至李家超政府投下的信任票。

翻查資料,2007 年區選投票率是 38.83 %,當年是政治社運冷感的年代,沒有甚麼大事件影響投票率。2011 年區選投票率升至 41.49 %,經歷了「五區公投」、「反高鐵」等事件,「人民力量」亦發起的「狙擊民主黨」行動。2015年區選受「雨傘運動」影響,投票率再升至 47.01 %。2019 年受反送中運動影響,投票率創了 71.23 %歷史新高,民主派超級大勝,奇蹟奪得17個區議會的主導權。

星期日區選的投票率,必定低於 2021 年沒有民主派參與的立法會選舉(30.2%),因為區議會只是諮詢機構,權力比立法會細很多。以 2007 年區選投票率 38.83 %為參考,假設當年有一半投票人士是民主派支持者,他們今日已不再投票,即今屆投票率有機會跌至大約 15 %。不過,麥美娟到時便會狡辯:「投票率低反映政府做得好,無乜社會問題,所以唔洗投票,選議員為民發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