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科場案,我被辭職後,DSE歷史科就沒有一年正常過。政治干預連年不斷,屬於課程範圍的香港、中國政治史消失於考卷,就算偶有現身,亦不容考生討論政權的缺失,只能一味唱好。考務人員一心利用歷史科為政權塗脂抹粉,專業水平自然不堪入目,今年竟然連中英文基本語文能力也淪陷,資料題連番出現錯譯。我心想,評卷參考(marking scheme)應該也凍過水了。所以,11月初公開發售後,我第一時間找來看看。 一如所料,簡直不知所謂,水平比業餘還要差勁。考生拿不到第5級成績,未必因為能力遜色,而是因為考評局僱用的人才是史盲、邏輯盲。

卷一歷史資料題是重災區。1b題問兩項所附引文對20世紀初中國在推動白話文(plain language)的看法。建議答案是引文一「用方言推動白話文」,引文二「透過文法推動白話文」。考試報告的評語為「表現未如理想。表現稍遜的考生未能指出看法上的差異,或未能引用相關線索。」

表現未如理想,原因不在考生,而是擬題者對於自己所設的資料和「白話文」這個概念的理解出錯。白話文相對於文言文,為新文化運動中的重要內容,「我手寫我口」這個口號、反對艱深的文言文,是每一個讀過中國近代史的考生都知道的。「我手寫我口」的大前提,是「我口」本身已是廣泛使用的語言,關鍵只在於是否入文,情況就等於粵語,本身已是很成熟的語文,有豐富的詞彙、文法,與國語 / 普通話的最大分別是在後者的語文霸權下難以成為流通文字。所以,「透過文法推動白話文」,於事實和史實,根本是不可能的:白話文若需要刻意建立文法,哪個白痴會提出「我手寫我口」這個口號?

事實上,局方自己所設引文已說得很清楚:「我想中國文學也該當有一種文法,那新文學才能夠成立。」很明顯,引文意思是「透過文法推動新文學」。新文學與白話文是相關但不同的概念:先有成熟的白話,然後白話入文成為文學,有後者必有前者,但有前者未必有後者。這則引文意思可以是「透過新文學推動白話文」;將引文理解為「透過文法推動白話文」,屬於錯誤推斷。

2b題要求考生根據資料指出日本在20世紀後期經濟發展所面對的兩個問題。考生們覺得很奇怪,為何局方只接受「美國的壓力」、「東亞經濟體的挑戰」、「經濟部門官僚的誤判」為答案,而不接受同樣來自資料的「投資虧損」等。不少考生在這題失分。

為探究箇中因由,我仔細閱讀評卷參考,結果找到了端倪:同一題另一條分題2c對該項資料有以下一句描述:「持續的經濟衰退及問題動搖了日本人的自信心」。由此推斷,局方認為,經濟衰退不屬於經濟問題,所以「投資虧損」等經濟問題不屬於經濟發展所面對的問題。若這真是局方的看法,不單止荒謬,而且會天下大亂:歷史科必讀的1929年全球經濟大衰退,還算不算經濟問題?同一份考卷3c題,局方在評卷參考內寫道,「(1929年)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導致不稱定」,換言之局方仍將之視為一大經濟問題。文件強行分拆成兩個折然不同的概念,考評局似乎有玩考生之嫌。

4b題問美國牽頭杯葛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有多大成效。局方接納「有成效」和「沒有成效」為答案,然而所建議援引的理據頗堪斟酌。局方在所附資料已清楚說明有60個國家沒有參加,然而在「沒有成效」中竟建議考生以「約80個國家在莫斯科奧運會參賽」為據作答,而漠視自己在資料中所說「這是自1956年以來最低的數字」。上引一句,已充份表明杯葛行動非常有效,局方所建議答案自打嘴巴,對自己設計的資料胡亂作出詮釋。

卷二論述題第3題要求考生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對日本帶來了極大的轉變。評卷參考建議答案竟是空泛的「政治發展、經濟發展、軍事發展、對外關係等」。建議答案應該是具體的史事和因果關係。文件的寫法,令人懷疑考務人員是否熟識相關史實、評卷質素是否有保證。

考評局是新香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連番出錯」乃其引以為傲的質素保證一部份。考生成績若未如理想,千萬不要懷疑人生,因為責任可能真的不在我方。◇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它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