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壽命延長 

筆者自80年代初開始使用個人電腦。第一部是Apple II,然後是8088,90年代已擁有第一代普及化的可𢹂式電腦。記憶所及這些電腦用了多年不用维修。這些第一二代的產品機件正常,但最後敵不過晶片發展速度量子式跳升,硬件無法擴充以支持作業系統,而遭淘汰。近十多年,晶片速度及記憶體已達平穩階段,理論上一部電腦可使用多年,但實情是大部份產品移至世界工廠製造,質量下降。撇除軟件及作業系統的問題,筆者經驗是低技術的地方失效令電腦不能運作,大部份都不牽涉電路板或晶片的問題。典型的情況是電子開關掣失效,內電池不能運作,螢幕損毀,充電接口組件出現問題等。由於這些零件未有標準化,維修時已沒有部件,用戶被迫購置新品,製造大量電子垃圾。手機情況亦大致如此。事實上,歐盟正推動維修者權益政策,目的是延長產品壽命,令製造商在保養期之外提供維修及零件。標準化部件部份政策已出籠,例如小型電子產品統一使用USB-C是其中之一,連Apple產品都要採用。未來投資者聚焦企業社會責任,環保是重點之一。可以預期電子產品壽命將延長,而且需要維修的機會增加。 

(Freepik)
(Freepik)

低估維修時產生的風險 

裝置一旦需要維修便產生風險。裝置是軟件、硬件與儲存混合體,很多人低估維修時資訊洩漏的風險。理論上送原廠維修應當安全,但維修由技術人員進行,難保當發現有些「有趣」的資料,私自備份。通常代理商為行貨提供有限度保養,但延長保養保費高昂,大部份人都不會購買,因而選擇第三方維修,但沒有作任何準備就交付維修,過程中資料被盜,屢見不鮮。曾經轟動一時的某明星裸照事件就是維修時內存被破解。帳戶只設簡單的密碼或PIN,未有設定嘗試密碼上限,不足以保護資料安全。身份敏感者更加要留意,即使對方不能馬上讀取資料,亦可輕易將整個硬碟備份,慢慢拆解。還有另一層風險就是維修時裝置被添加「後門」或監控程式,連續性竊取資料。恐怖之處是情況可完全不被察覺,事後亦難以證明與維修有關。沒有人會預知電腦何時需要維修,所以平時便要為未來維修做準備功夫,防範維修時資訊洩漏的風險。若裝置是電腦,首先要定期備份。備份的不只是個人檔案,還要包括作業系統及已安裝程式。維修不成功,你需要將備份回復到一個新的裝置。即使維修成功,亦需要這個備份。當你懷疑系統被人改動時,你便可以將整個系統還原。 

事前事後功夫要做足 

請習慣將個人檔案放在加密庫內,最理想是將加密庫放在可以移除儲存裝置或雲端,需要時才開啓加密庫。定期清洗硬碟,尤其是Windows系統,因為使用中會生產各種紀錄及臨時檔案,可以透露大量資訊。全面而安全的清洗需要軟件幫助,請參考本欄之前介紹的方法。很多人都不知道BIOS可設定密碼以防止BIOS被改動的重要性,新一代的BIOS有特殊功能,就是開機時檢查作業系統的完整性。一旦作業系統被改動便停止開機程序。在可能的情況下,將作業系統及軟件帳戶登出,你可以向軟件商查詢有否遠程登出方法。若果沒有,維修完畢後務必將所有帳戶密碼更改。若能確定損毀的硬件與硬碟無關,先將硬碟移除。請上網查一查維修公司的信譽。維修時對方要求提供密碼,你必須衡量風險是否繼續。當修理完成後,必須檢查有否被「加料」或改動。先目測檢查有否額外程式,電腦運作有否異常。請按照你使用的作業系統上網查找官方提供檢查系統完整性的方法。若裝置是手機,維修前務必將SIM卡記憶卡移除。簡單例如換電、更換螢光幕開關掣等,可要求即場當面維修。其他情況維修後可分別使用開源軟件檢查手機有否被 Rooted (Android) 或Jailbreak(iPhone)。任何不能維修的裝置需要考慮將內存徹底銷毀,避免因遺忘而資料外洩。 

資訊有價有市,資訊洩漏只會對你不利,平時使用習慣影響維修的風險,小心為上。將來的裝置運作模式大有可能將硬件與資訊分開,資訊及執行皆在雲端,裝置只需顯示雲端結果,這樣維修的風險可大幅降低,大家可留意相關發展。◇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