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公主亨利埃塔‧瑪麗亞(Henrietta Maria)與王室家族中出名的藝術鑑賞家英王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結婚後來到英格蘭。她出身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著名的藝術贊助家族美第奇(the Medici),因而成為17世紀英國藝術、文學和建築等項目的忠實贊助者。

安東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作品《亨利埃塔‧瑪麗亞王后》(Queen Henrietta Maria),1636年創作。畫布、油彩;41 5/8英吋x33 1/4英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City)。(公有領域)
安東尼‧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的作品《亨利埃塔‧瑪麗亞王后》(Queen Henrietta Maria),1636年創作。畫布、油彩;41 5/8英吋x33 1/4英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City)。(公有領域)

藝術贊助血統

在英語系國家裏,大家只知道亨利埃塔‧瑪麗亞是法國公主,後來成為英國王后。瑪麗亞是波旁王室(House of Bourbon)的一員,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的女兒、路易十三的妹妹,以及路易十四的姑姑。瑪麗亞婚後來到英格蘭是她人生首次離開法國。

隨著保王派(Royalist)在英格蘭內戰(the English Civil War)失敗後,1644年王后瑪麗亞逃回法國,一直待到1660年兒子英王查理二世(King Charles II)恢復君主制後才返回英格蘭。1665年是她最後一次回到法國故鄉,四年後辭世。

亨利埃塔的母親瑪麗‧德‧美第奇(Marie de’ Medici)嫁給法國國王亨利四世成為法國王后。瑪麗是意大利佛羅倫斯美第奇公爵的女兒,她人生最初的25年都在這座開展出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孕育許多傑出藝術大師的城市度過。瑪麗承傳娘家傳統,以佛羅倫斯模式繼續贊助眾多藝術家和作家,重振法國宮廷的文化生活。亨利埃塔的文化素養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陶冶出來的。

當時英國的文化條件與法國截然不同。英國人在那半個多世紀期間才剛開始對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雖然莎士比亞早在十年前過世,隨著班‧強生(Ben Johnson)和約翰‧多恩(John Donne)積極投入寫作,英國文學蓬勃發展進入黃金時代。當時的建築美學也開始從獨特的英國詹姆士風格(Jacobean style)轉向嚴謹的古典主義。

安東尼‧凡‧戴克的作品《查理一世和亨利埃塔‧瑪麗亞手持月桂花環》(Charles I and Henrietta Maria Holding a Laurel Wreath)1632年創作。畫布、油彩。收藏於捷克共和國克羅梅日什市(Kromeriz, Czech Republic)克羅梅日什總主教宮(Archbishop’s Castle and Gardens)。(公有領域)
安東尼‧凡‧戴克的作品《查理一世和亨利埃塔‧瑪麗亞手持月桂花環》(Charles I and Henrietta Maria Holding a Laurel Wreath)1632年創作。畫布、油彩。收藏於捷克共和國克羅梅日什市(Kromeriz, Czech Republic)克羅梅日什總主教宮(Archbishop’s Castle and Gardens)。(公有領域)

查理一世國王位居英國文化轉型最顯要的地位。他的文化基礎最早由他母親、英年早逝的哥哥和摯友白金漢公爵(the Duke of Buckingham)奠定。1623年,他花了數月時間參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文藝復興藝術收藏地──西班牙王室,返回英國後決心仿傚。查理一世和亨利埃塔兩人互補融洽,在親密的婚姻關係以及文化贊助領域上合作無間。但是,王后在藝術贊助上所扮演的角色經常遭到誤解。

瑪麗亞王后的恩澤

瑪麗亞王后大規模贊助英國的文學和戲劇。她聘請詹姆斯‧雪莉(James Shirley)擔任劇團的劇作家,以及任命威廉‧達文南特(William Davenant)為桂冠詩人特別受矚目。這兩人是繼班‧強森(Ben Jonson)退休後,17世紀英國文學界最具才華、最重要的劇作家。

達文南特是少數跨越英國文藝復興戲劇(English Renaissance theater)和王政復辟戲劇(Restoration theater)的劇作家。儘管1649至1660年間,清教徒統治的政權企圖壓制英國戲劇傳統,但達文南特仍盡力維繫其存在。相較於許多傑出前輩的做法,雪莉劇作裏的角色以小卡司擔綱,這個模式後來經桂冠詩人約翰‧德萊頓(John Dryden)沿用而成為常見的做法。

建築或許是瑪麗亞王后的贊助中最著名的一項。女王宮(The Queen’s House)現今隸屬格林威治王室博物館(the Royal Museums),當時委託建築師伊尼戈‧瓊斯(Inigo Jones)建造英格蘭第一座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這也是伊尼戈‧瓊斯第一個主要的委託案。瑪麗亞王后個人貢獻最大的贊助是她委託畫家為女王宮作畫,但這方面常被忽略。一般人以為王后擔任繪畫贊助人的角色僅止於支持和輔助丈夫。其實,她找來意大利畫家奧拉齊奧‧真蒂萊斯基(Orazio Gentileschi)繪製女王宮大廳天花板壁畫的決定就能體現她個人的古典品味。

女王宮大廳天花板壁畫《和平與藝術的寓言》(An Allegory of Peace and the Arts),中央面板以及周圍其它八幅壁畫,瑪麗亞王后為慶祝丈夫查理一世國王和平統治與英格蘭蓬勃發展的藝術。1635─1638年創作。畫布、油彩。英國王室收藏。(公有領域)
女王宮大廳天花板壁畫《和平與藝術的寓言》(An Allegory of Peace and the Arts),中央面板以及周圍其它八幅壁畫,瑪麗亞王后為慶祝丈夫查理一世國王和平統治與英格蘭蓬勃發展的藝術。1635─1638年創作。畫布、油彩。英國王室收藏。(公有領域)

委託真蒂萊斯基(Gentileschi)

真蒂萊斯基於1563年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卡尼(Tuscany),最早接受來自佛羅倫斯藝術家的古典傳統訓練,以及美第奇家族的贊助。後來受到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影響,從古典主義轉向巴洛克風格發展。1624年,他離開意大利到巴黎為瑪麗王后工作,幾年後受白金漢公爵聘請而搬到英國。

1628年白金漢公爵遇刺,加上真蒂萊斯基回歸古典主義風格,使得這位藝術家在巴洛克風格的創作方面沒有獲得太多贊助。然而,瑪麗亞王后是個例外,她儘可能地買下真蒂萊斯基的畫作,還委託他創作,更說服丈夫委託不同的作品。例如,《尋找摩西》(The Finding of Moses)、《約瑟夫和波提乏的妻子》(Joseph and Potiphar’s Wife)以及《和平與藝術的寓言》(An Allegory of Peace and the Arts)等都是真蒂萊斯基的重要之作。

奧拉齊奧‧真蒂萊斯基的作品《尋找摩西》,1633年創作。畫布、油畫;95.2英吋x110.6英吋。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Prado Museum)。(公有領域)
奧拉齊奧‧真蒂萊斯基的作品《尋找摩西》,1633年創作。畫布、油畫;95.2英吋x110.6英吋。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Prado Museum)。(公有領域)

1743年,瑪麗亞王后去世後74年,隨著科西莫大公(the Grand Duke Cosimo)在佛羅倫斯的血統終結,美第奇家族的家脈從此斷絕。然而,查理一世統治期間,鞏固了倫敦成為偉大藝術中心的地位,使得越來越多英國本土的藝術家能獲得來此生活和工作的外國藝術大師的啟發。

亨利埃塔‧瑪麗亞是提升英國戲劇文化的核心人物。當時的倫敦經歷了一段黃金時代,足以媲美她的家族早期在佛羅倫斯和羅馬取得的成就。亨利埃塔‧瑪麗亞是美第奇家族最後一位對歐洲高雅文化(high culture,上流社會的文化)有著非常直接影響的贊助人。#

原文:Henrietta Maria: Patroness Who Transformed English Cultur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詹姆斯‧巴雷塞爾(James Baresel)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替多家期刊撰寫文章,包括:美術鑑賞家(Fine Art Connoisseur)、軍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萊蒙特書評(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東歐(New Eastern Europe)等。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