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修訂《上市規則》,8月1日開始不再要求企業在上市申請時,詳細披露和中國有關的業務風險,包括法律法規、政治結構和經濟環境、外匯管制和匯率風險,以及其它在中國開展業務的特定風險摘要。經濟學家羅家聰分析,做法令人觀感變差,影響外界衡量風險,或令外界對香港的看法與大陸市場趨同。

羅家聰在接受網媒「香江望神州」節目訪問時,表示港交所的新做法在「觀感上差了」。他坦言,披露風險與否其實沒有太多人會看和懂得看,雖然只是「例行公事」,但都要做,「有規矩就要守,現在你拿走了(取消披露)就即是無規矩,或規矩的層次低了」。

羅家聰續指,外界在衡量一個市場的風險時會衡量這些事項,「很多準則、管治的層次如果不同,別人將你的風險級別界定為另一類」,當風險級別改變,會影響投資的手法和資金量,「如果你本來在做成熟市場的生意,但現在人家當你是新興(市場),當然新興市場大家都知道不會放太多錢下去」。

他認為港交所修訂《上市規則》附帶的影響難一言而盡,「每種事都有些影響」,他舉例,「你投資美國市場和投資南美洲市場都是兩個市場,大家披露、風險(級別)都有不同,現在也一樣,香港和大陸原本是兩個市場,但你現在這樣做就變成同一個市場,人家就會另眼相看」。

至於事件會否影響投資者意願及香港的金融地位,羅家聰進一步分析,投資者意願很多時候取決於「有無錢賺,有錢賺,非洲、火星都投資」。但他指出,香港與大陸近年的表現差,反問投資者「如何買呢?」。他又直言香港已「沒有甚麼金融地位,自從這幾年搞成這樣,外資已經打退堂鼓」,很多外資已經離開或正在準備離開,「再做這些事都不會『衰多幾錢重』」。

羅家聰說,香港愈做得多類似的事情,「愈像大陸市場」,外國投資者就會將之歸類為「金磚那幾個(國家)」或「同俄羅斯一樣」,並不會細分例如香港與鄰近地區的市場的分別。他補充,投資者是否投資,是視乎過往市場的表現,並舉例指,「日股過去很多年都低迷,但突然間這幾年很勇猛地上去了,有表現給人看,資金就會進去」。

對於特首李家超近期出訪東南亞,並與印尼簽署跨境上市合作備忘,羅家聰指李被制裁、加上香港與西方的合作空間越來越小,聯繫越來越疏,只有選擇中立國。但是備忘是沒有意思,代表視乎情況決定是否再談,「不等如有錢到」。@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