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一踏進12月,總會聽到中國有人高聲疾呼「不過洋節」,要抵制國恥聖誕節。然而,今年一反常態,這類聲音大幅減少,原因是中國常態不再:江蛤蟆死後,中共一百八十度修改防疫政策,放棄清零,全國陷入疫慌,無人有閒情關心民族大義。於是推特上有人說,今年「不過洋節,只過陽節」。

聖誕節為何是國恥?一切要由2008年京奧說起。伴隨京奧而來的,是一片「大國崛起」之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口號下,民族尊嚴成為了中國人行事的準則,在現代化走出國門與不同文化包括聖誕節進行互動的同時,國內卻出現了過中國節不過洋節的聲音。

文化現象本來就應該有不同聲音,這應該是好事。但在六四之後民族主義越走越窄的前提下,越來越多人熱衷於藉「不過洋節」進行情緒宣洩。去年某幼稚園有聖誕老人派禮物,學生們個個戴上聖誕帽,全校喜氣洋洋,卻有人好像見到黃之鋒入校般大罵這是踐踏了意識形態底線,要求禁止。然後,這幾年不斷有人捏造歷史,說聖誕節的源起其實是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洋人大肆慶祝侵略成果,所以才出現過節的傳統,藉此呼籲國人不要過「喪權辱國」的洋節。更有人說,看完《長津湖》後決心不過聖誕節。

在一黨專政的神奇國度,文化是意識形態重地,官方在最近幾年開始對「不過洋節」表態。地方政府的教育局發出通知禁止過洋節,原因係「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在我國移植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造成嚴重的衝擊」,呼籲民眾如發現有人組織平安夜、聖誕節慶祝活動,應該報告公安。有學校要求學生宣誓「不過洋節」並錄影發放,表示學校已經遵令而行。

為了填補節日空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政府提倡改「聖誕節」為「毛誕節」或「偉人節」,因為中共國父毛澤東正好是12月26日生日。某程度上這個策略是成功了,現在每年都有大量民眾湧往毛的家鄉韶山為他祝壽朝聖。

當然,改革開放畢竟已四十多年,不少人的頭腦是清醒的。中國歷史上一直文化開放,佛教傳入中原,佛誕不是洋節嗎?官媒一方面呼籲民眾不過洋節,另一方面卻大力宣傳外國人過中國新年,貶人揚己與泱泱大國應有之義相去甚遠。亦有人嘲笑政權,去年推特有一帖一針見血地說:「聖誕節是洋節我們不過了,那今天一起來慶祝蘇聯解體三十周年吧。」

某程度上,「不過洋節」與今天「只過陽節」有因果關係。一心排外,中國永遠特殊,心態上支持中國在很多事情尤其防疫上與世界脫軌,結果中國在動態清零的口號下無端浪費了三年的防疫時間,到今天才來爆疫。如果中國人一直都能熱衷過聖誕,今日之亂局未必會出現。◇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