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中共就在加快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今年4月,中共國務院頒布了一個《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正式啟動了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可以看到,從10月底以來,北京當局正在密集推出一系列的具體實施辦法。

中共為何這麼著急建立個人養老金制度?一些具體措施,又為何讓人感到疑惑不解?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又是否真能讓中國人得到充份的養老保障呢?又為甚麼說,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未來將會面臨更加巨大的挑戰呢?

中共為何急推 個人養老金?

我們先來看中共近期的一系列動作,在10月28日,中共人社部,也就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以及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表了《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對個人養老金賬戶的設立、參加流程、監管等方面做出了詳細規定。

11月4日,中共財政部、稅務總局發表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對個人養老金實施延遲納稅優惠政策。

11月18日,中共銀保監會,公布了首批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機構名單。在18日晚間,證監會公布了第二批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一共納入129隻基金產品,在11日,已經公布了第一批36隻基金產品。

我們看,這一系列緊鑼密鼓的動作,都能看出,中共政府是迫切希望儘快建立起個人養老基金。

那麼,個人養老金的建立,對中共為何如此重要呢?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共的養老金嚴重不足了。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在2019年4月發表的《2019-2050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預測,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餘從2023年將會開始下降,而到2035年時,養老金將耗盡累積餘額。在未來10年,養老金短缺將會達到驚人的8到10萬億元人民幣。

報告還指出,如果不考慮財政補助,養老金當期結餘在2019年時就已經是負值。這意味著,中國的養老基金已經入不敷支,80後可能成為沒有養老金可領取的一代。

因為中國現在的養老金制度,是現收現付制,打工人每個月繳納社保的養老保險部份,其實是在供養這個時代的老年人,而不是在為自己的將來養老存錢,而當前這一批年輕人,他們將來的養老金,很大程度是需要下一代年輕人來提供。

人口老化加出生率低中國養老金迅速枯竭

而中國的養老金制度,又直接受到「人口老化+出生率低」的直接衝擊。

首先,中國人口老化的速度和規模是前所未有。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的人口老化程度在全球位列第十。但是從中國過去20年人口老化的速度來看,卻是超越全球各國,甚至比最嚴重的日本還快。

不僅如此,從2022年開始的未來15年,中國還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退休潮」,意味著人口老化還將加速。因為從中共建政以來,中國先後經歷了1950~1958年、1962~1975年和1981~1997年3次「嬰兒潮」。其中最大的一次,就是1962年開始的高峰。

復旦大學的人口學家彭希哲提到,在這一波「退休潮」中,每年都會有超過2,000萬人退休,而與此同時,每年提供的新增潛在勞動力,大概是1,700萬~1,800萬。也就是說,中國每年都會減少300~500萬名勞動年齡人口。

一邊是人口老化加速,另一邊,卻是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所以,中國人口增長呈現了插水式下跌。

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963年最高時的33.33%,已經下降到了現在的0.34%。去年48萬人的淨增人口,更是創下1962年以來的新低。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也在今年4月時表示,中國今年很可能是人口負增長。

也就是說,未來,中國的年輕人將會越來越少。聯合國的人口預測數據顯示,中國老年人口撫養比率,將從2020年的5名勞動力供養1名老人,上升到2050年的2名勞動力供養1名老人。如果沒有足夠的年輕人繳納社保,老年人的退休金來源也必將慢慢用盡。

而且,剛才這些分析,還發生在疫情爆發之前,在疫情爆發之後,情況就變得更加惡劣。

比如,長期監測中國人口統計數據的科學家易富賢估計,中共的疫情防控措施,在2021年和2022年導致出生人口減少了大約100萬人,預計這些政策,也將對2023年的出生人數造成不利影響。

疫情防控措施,導致結婚登記數量大幅減少。一些年輕人說,由於中國經濟放緩加劇了不明朗因素,他們已經擱置了重大人生規劃。根據中共官方對城鎮居民的調查,9月份16~24歲的青年人失業率,已經接近18%。

此外,中國這些年法治和言論自由的退步,媒體監督的倒退,都讓年青人對國家未來的發展前途感到迷茫。尤其是,中共二十大後,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環境進一步變化,國家安全成了中共政府強調的首要任務,這些,也對中產階層的生育意願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事實上,很多中國人也不是不想要小孩,只是不願意在中國生小孩。這些人為了子女能有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正在加快「走路」的步伐。

可以預見,中國人口面對「極端老化」和「超低生育率」的同時出現,將會陷入可怕的惡性循環,負面影響也將是災難性的,將會對養老金造成直接的衝擊。

個人養老金有何陷阱?

那麼,面對這種形勢,中共是怎麼解決養老金迅速用盡問題的呢?

一是鼓勵生育,允許生三胎,但是從目前來看是很難奏效。

二是延遲退休。中共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目前,江蘇、山東兩省今年已經開始試點,這個能夠對養老金的壓力起到一些緩和作用。

第三個辦法,就是推動養老保險體系中的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

在中國現行的養老保險體系中,第一支柱,主要包括由政府主導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以及全國社保基金作為補充來源;第二支柱,是由單位主導的職業養老金,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是以個人名義自願參加的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但是,這3個支柱都存在問題。第一支柱雖然覆蓋率高,但是保障不足;第二支柱的問題,在於覆蓋面低,全國就業人口中,只有3.85%左右參與了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

所謂的第三支柱,實際上就是讓個人自掏腰包,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為自己未來的退休生活做準備,意思是你以後養老,不能指望政府。

按照中共剛剛頒布的《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個人養老金實行自願參加、自行供款的個人賬戶制;每人每年不超過12,000元人民幣的供款,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供款;自主投資包括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計劃;參與者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或者完全喪失工作能力、出國(境)定居以及符合國家規定的其它情形,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但現在的問題是,中國人銀行賬戶裏的正常存款都能憑空消失,應該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會大幅虧損,那現在讓老百姓把錢放到個人養老金賬戶裏,誰又能保證這些錢以後就不會虧損,就一定取得出來呢?

尤其是,《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明確了個人養老金實施有兩個賬戶:個人養老金賬戶和養老金資金賬戶。兩個賬戶都是獨立的,並且相互綁定。

個人養老金賬戶,相當於社保卡,是對參與者個人身份的管理,並且和基本養老保險相連。所有涉及個人養老金供款、投資、領取、抵扣和繳納個稅等信息,都可以通過這個賬戶號查到。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是一個專款專用的特殊銀行賬戶。參與者要到銀保監會指定的商業銀行設立資金賬戶,只能用於購買個人養老金產品。這個賬戶封閉運行,資金只進不出,只能往裏繳存,不能提前支取。而到退休領取時,按照參保人的意願,定期將賬戶資金劃入到本人的社保賬戶中以供領取。

另外,雖然個人養老金實施延遲納稅優惠政策,但是在領取個人養老金時,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繳納的稅款計入「工資、薪金所得」項目。

也就是說,第一,參保人的錢,一旦放進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就不能提前支取;第二,在退休領取的時候,還要繳納3%的個人所得稅。

雖然每年12,000元人民幣的上限看起來不多,但是對中共當局來說,就等於獲得了一筆長期資金,而且最後還會收3%的個人所得稅。只要參保的人數夠多,這個養老基金的總額就會相當可觀。

但是對老百姓個人來說,可能就要想清想楚了,投資個人養老金是否值得,又是否安全呢?畢竟,中共經常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錢一旦放進去了,到時候能不能拿回來,可就說不準了。

中國供款率居世界前列生活保障則是全球倒數

中共聲稱,之所以要發展個人養老金,是向國外學習。但是,按照目前的實施辦法,就算個人養老金發展起來,也不能保障民眾的退休生活,因為中國的養老金替代率太低。

甚麼是養老金替代率(Pension Replacement Rate)呢?就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和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養老金替代率越高,就越能保證退休後的生活質量。

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退休前的月薪是5,000元,而退休後的薪金是2,000元,那這個替代率就是40%。

世界銀行曾經建議,要基本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金替代率不能低於70%。而國際勞工組織1994年發表的《社會保障最低標準公約》提到,55%是養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線。

那麼,中國的養老金平均替代率有多少呢?

在1999年之前,中國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替代率總體維持在75%以上,但是之後卻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目前已經下降到40%以下。

根據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的測算,2011年中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只有42.9%,比國際警戒線55%低了不少。

浙商證券今年8月的研究報告也指出,國內養老金整體供應不足,基本養老金替代率較低,職工養老金第一支柱的替代率大約是36.2%。

大陸媒體「第一財經」,也曾經在2019年8月報道說,從全球範圍來看,目前,78%的國家養老金替代率超過60%,低於40%的只有海地(33%),而替代率在40%的也僅有6個國家。

也就是說,中國的養老金替代率是大大低於警戒線,而且是全球倒數。可是,中國的養老金供款率卻是全球最高的。

中國養老金體系極不平衡

不僅如此,中國養老金體系還極不平衡,針對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企業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民,5種養老保障制度還各有不同,不同人群的養老金替代率,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相比而言,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的養老金替代率,一直維持在80%到90%的高水平,其中,公務員的替代率水平要更高。

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曾經計算,1995年到2002年,中國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的養老金替代率居高不下,總體維持在92%~107%水平。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實認為,公務員事業單位能比企業高2到3倍,不過最少的是農民養老金,有的地方新農保,60歲以上老年人,一個月只能領60元的養老金,企業大概是農村的30倍。

去年3月時,中共人社部農村社保司的司長表示,2020年末,中國城鄉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超過5.42億人,絕大部份是農村居民。中國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已經從制度建立初期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93元。2020年底,農村人均養老金已經提高到每月170元。

然而,對於廣大的農村居民,還有2億多的靈活就業人員來說,他們過去無法享受到養老金的保障,將來就更不可能了,對這些人來說,中共的養老保障制度,也就是一張能看不能吃的畫餅而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