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清朝國力在日本之上。東亞雙雄李鴻章與伊藤博文曾是忘年交,洋務運動期間,伊藤博文對李鴻章說,大清朝花錢買槍砲、大日本省錢打造海軍,區別在於日本從體制上改,省錢搞教育;大清朝連軍事理念都不改,有先進的槍砲有何用? 

(一)

1894年9月17日,在黃海的鴨綠江出海口「大東溝」海面,號稱「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清朝北洋水師「鎮遠號」鐵甲巡洋艦的觀察兵發現,東面漫天黑煙滾滾,一隻龐大的日本艦隊正在高速開來。

12時50分,雙方艦隊相距5300米,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號」首先開炮。「轟」,炮彈沒打中日本人,這門300毫米口徑的巨炮掀起的風浪和後座力,反而把自己軍艦上的艦橋給掀飛了。這是一個非常不吉利的開端。

後面的結果很多朋友已經知道了,北洋水師在中日兩國宣戰一個半月之後,在最容易發生戰鬥接觸的海面航行中,只準備了半個基數的彈藥;瞄得準準的魚雷從日本的巡洋艦下面穿過沒有動靜,原來魚雷的深度設定發生了錯誤;已經擊中了日本軍艦鍋爐房的炮彈,卻沒有爆炸。

黃海海戰,激戰5小時,打到最後,日本聯合艦隊發布命令:各自為戰,分別追打潰不成軍的北洋水師。如果太陽晚一個小時從海面落下,北洋水師將全軍覆沒。

這一天,是北洋水師倒楣的日子,也是大清朝國運最低谷的日子。不過,最痛苦的人還不是那個六十大壽被攪了清淨的慈禧,而是李鴻章——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他一生心血打造的軍隊毀於一旦。

李鴻章懷揣天大的委屈,還得替朝廷收拾殘局,委身去日本簽訂屈辱的不平等條約。咱們今天就說說李鴻章李中堂。

(二)

1823年2月15日,李鴻章在安徽合肥出生。他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

李鴻章一生中參與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包括平定了太平天國和捻軍的叛亂、甲午戰爭,還有洋務運動。

李鴻章25歲考中進士,被欽點進翰林院學習。從此之後,李鴻章做官如同坐火箭一樣,不到五年的時間官升七級。但在1858年,35歲的李鴻章辭去官職,陪曾國藩吃飯。

為啥辭官陪曾國藩吃飯呢?曾國藩是儒學大師,也是政治家、軍事家。他有個習慣,和幕僚吃飯時,喜歡圍坐著談論,講學問、講經濟,也講為人處世。每次陪曾國藩吃一頓飯,李鴻章都受益匪淺。

1861年,太平天國調集重兵包圍上海。李鴻章率領的9,000淮軍大勝太平軍10萬人。從此李鴻章的官兒越做越大。

作為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李鴻章開創了許多中國「第一」:第一個大型軍工廠——江南製造總局;第一個通信企業——天津電報總局;第一家煤礦——開平礦務局;第一個海軍基地;第一所陸軍軍官學校——天津武備學堂;當然,還有開篇時說的第一支近代化艦隊——北洋艦隊。

美國總統格蘭特是李鴻章的好朋友,他認為李鴻章為當時世界上四大首相之首,與當時英國首相、法國總理,還有著名的德國宰相俾斯麥齊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特別敬重李鴻章,認為他是大清唯一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而貶斥李鴻章的人則認為,他代表清政府簽下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辛丑合約》等等30多個條約,大多為不平等條約,「喪權辱國」,「誤盡蒼生」。

可是一個鴻儒,面對一個禮樂崩壞、體制腐朽的沒落王朝,他能做些甚麼呢?

洋軍於1873 年 6 月 29 日在北京會見同治皇帝。(公有領域)
洋軍於1873 年 6 月 29 日在北京會見同治皇帝。(公有領域)

(三)

甲午海戰後,李鴻章去日本馬關談判,被日本浪人打了一槍,正好打在了臉上。三天後,李鴻章頭裹白紗布,又坐在談判桌前。世界輿論譁然,開始譴責日本。李鴻章說,「你看老夫我這一條命,能替大清朝換回來一億兩白銀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當場答應了。

1896年,74歲的李鴻章出使歐洲,回國乘坐的「華盛頓號」巨輪必須在日本橫濱港換另外一艘船才能返回中國。日本天王和首相伊藤博文知道李鴻章到來,希望能夠行使外交禮節,早早等在岸邊。李鴻章誓死不再踏入日本國土一步,隨從只好在兩艘輪船之間,架起一塊木板通往另一艘船,讓李鴻章從「華盛頓號」換到另一艘船上。

1900年,「欽差大臣便宜行事」李鴻章至英國駐華使館,右二是英國遠征軍司令阿爾弗雷德·蓋斯利將軍。(公有領域)
1900年,「欽差大臣便宜行事」李鴻章至英國駐華使館,右二是英國遠征軍司令阿爾弗雷德·蓋斯利將軍。(公有領域)

1901年《辛丑合約》簽訂兩個月後,李鴻章病逝於京師賢良寺。

李鴻章想不到的是,美國人把他簽下的賠款,轉為中國留學生的教育經費,希望通過教育,讓中國擺脫自傲自卑、閉關落後,走進現代文明。美國人用這筆「庚子賠款」,培養出了中國二十世紀初一大批有真學問、有骨氣的知識份子。不知李鴻章在九泉之下,是悲是喜?

(四)

李鴻章去世後,他的故事還沒有完。

李鴻章的曾孫李家琛原本開會計事務所,1949年中共建立政權後,會計事務所被迫關閉。家裏李鴻章的手稿、文電,大多數交給了天津文管會。文革爆發後,夫妻倆連日被批鬥,因不堪凌辱,自殺身亡。

李鴻章一生敬重包公,希望死後能陪伴包公。按遺囑,他死後埋葬安徽合肥郊區,與包公墓很近。李鴻章為清朝搞洋務運動,為這個國家、民族創辦了那麼多產業,他自己得掙多少錢?很多人就打李鴻章墓地的主意,想看他墓裏有多少寶貝,但是一直沒人敢動。

1958年,大躍進時期,李鴻章被政府定為「賣國賊」,合肥市肥東縣革委會把鋼鐵廠規劃在李鴻章的墓地上。革命的需要,再加上挖的是「反革命」的墳,大家都有幹勁兒了。打開棺材,李鴻章和趙夫人的遺體依然保存完好,那條皇太后特賜陪葬的陀羅經被還是好好的,拆洗後革命幹部也不怕晦氣,拿回家繼續當被子蓋。

可是想發財的人們驚訝地發現,棺材裏只有一副眼鏡、一塊懷錶、一個拐杖,唯一值錢的是身下墊著,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狀擺放著的七枚金幣。

不知道是出於革命的熱情,還是出於沒撈著甚麼油水的出離的憤怒,革命群眾用繩子拴著屍體,掛在拖拉機後面遊街,直到骸骨散盡。都過去兩個朝代了,中國人並沒有因為文化運動、現代革命與馬列主義的「熏陶」而開智,愚昧、暴力與仇恨卻越演越烈。

(五)

當年李鴻章和日本總理伊藤博文是東亞雙雄,二人算是忘年交。他們從天津相識開始,開始了十年書信往來。

李鴻章第一次與伊藤博文對話時,清朝國力強於日本,李鴻章有底氣,認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根本之道。而伊藤博文卻堅持認為,中國若不改革,勢必將落後於日本。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的軍事發展,不是買槍、買炮就能變好的,要改變制度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在日本,天王跟百姓一起少吃一頓飯,發展教育、發展海軍。中國呢,卻是官場鬥爭,太后和皇帝害怕李鴻章擁兵自重。

十年後,甲午海戰結束,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第二次對話。這次沒甚麼好說的了,兩人看藝妓表演、品嚐清酒,李鴻章低頭等著求和,只能求情,希望少賠一點,留點回家路費,非常心酸。

兩個大國總理第三次對話時,伊藤博文再次提出,變革必須是制度上的、根本的改革,改革要做到公平、公正,而這必將觸及很多人的利益。這最後一次對話,伊藤博文問李鴻章:忠君愛國,你覺得你是忠君,還是愛國?還是忠君多,愛國少呢?李鴻章無語。

沒落體制中,忠君,就是賣國。李鴻章精熟於官道、保全自己,但是無奈這個制度已經從根上爛掉了,要真愛國,就不能不改變這個制度;忠君,忠於這個體制,就是賣國!李鴻章改變得了這個體制麼?李鴻章改變得了自己麼?

2002年,合肥市政府重建李鴻章香堂,香堂院子裏,有一棵百年廣玉蘭,是1884年中法戰爭之後,慈禧太后賞賜給淮軍參戰的有功人員的。李鴻章院子裏這一株長得高大參天,花開驚艷、滿園生香。

大廈將傾獨木難撐,夕陽雖好已近黃昏。◇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