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複姓不少,相對於人口來說又不算多。根據史料記載,中國歷史上最多曾出現上千個複姓,但大部份已經消失。根據《百家姓》就記載了五十九個複姓。據二零一四年統計,歐陽姓有超過九十萬人,在中國排一百六十九位。歐陽在中國大陸、在台灣都是複姓第一。

中國的複姓前十位依次是歐陽、令狐、皇甫、上官、司徒、諸葛、司馬、宇文、呼延、端木。

中國最常見複姓的起源

歐陽是以封地之山名所改的姓,起於越王勾踐七世孫。在勾踐六世孫無疆在位時,越國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餘山的南部。古人稱南方、南部為陽,故而以「歐陽」為姓。今日常見的複姓皇甫,則是以祖宗的字為姓,從皇父轉為皇甫。

考據中國的複姓大多起源於春秋戰國時代,不少是官職、貴族的字號或是封地,也有少數民族的。例如,司馬、司空、司徒、上官都是古代官職;公孫、仲孫、季孫則由爵位而來;令狐、百里是封地的地名;諸葛起於漢或更早,是封地「諸」縣結合本姓「葛」而成。

最常見少數民族複姓

複姓中,少數民族的姓氏也很有來頭。「單于」是源於古代匈奴首領名稱。漢朝和三國時期匈奴的最高首領被稱為「撐犁孤塗單于」,意為「天之子」,匈奴的語言中「撐犁」是指「天」,「孤塗」為「子」,「單于」意為「廣大」,簡稱作單于。單于姓的後代也有改單姓「單」,根據《姓氏尋源》的記載:「必其先曾為單于,後並改為單氏。」

宇文姓為鮮卑族姓氏。呼延源自古代匈奴四大部族「呼衍族」(或「呼銜族」),東晉時呼銜族入中原,改稱呼延,並以部族名為姓氏。五胡十六國中,呼延氏是前趙及南燕的望族。

最長是少數民族複姓

中國最長的複姓則有十七個字,是來自雲南羿族姓氏,稱「魯納婁於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補啊喜」。在中國三個字以上的複姓,多是少數民族。

最奇特的複姓

中國也有複姓以數字排行,人稱「第五」最奇。姓「第五」的,目前還有上千人,多住在陝西省「第五村」,祖上一直住在這個村落,直到現在。2007年大陸雜誌《中國國家地理》就曾前往採訪,留下了一張第五家族的合照。據說也有七個「第五」後代住在台灣。

據傳,「第五」是漢高祖劉邦強遷戰國時期齊國的田氏公族時所封,屬於帝王賜姓。劉邦當時分賜「第一」到「第八」等八個姓,目前就只剩下「第五」。

消失的複姓也不少,例如「安平」。戰國時代名人齊國的田單抵抗燕國有功,封為「安平君」,後代以安平為姓,現代已無此姓。

從中國人的複姓追下去,發現個個其來有自,內含無限的歷史典故與民族文化,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不辨自明。◇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