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稱為粟米(玉米)的穀類作物,在《本草綱目》中叫作「玉蜀黍」。 

《本草綱目》裏有兩種穀物,一個名叫「蜀黍」的,它的種源自於蜀地;還有一個名叫「玉蜀黍」的。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說康熙皇帝在一次打獵途中,因為緊追獵物和同行失去了聯絡,又累又餓地來到了一個農舍。在農舍裏吃到了粟米做的乾糧和粟米做的粥、麵,還有一些其它好吃的菜。問明了是農舍家中老三做的美食。

這些食物滿足了飢腸轆轆的康熙。過後,康熙皇帝在宮中想起了「落難」之時吃過的「美食──粟米乾糧和粟米粥」,派人到山間農舍找來會做「美食」的農家老三,專做粟米粥。後來還將粟米粥寫入了御膳房的食譜中。

蜀黍,是北方種植的,不是主食,是為了預備缺糧之時用於飼養牛馬的作物。蜀黍長得最長的,南方人稱之為為「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蜀黍宜下地;春月布種,秋月收之。莖高丈許,狀似蘆荻而內實;葉亦似蘆。」

蜀黍米,有這種療效:「溫中,澀腸胃,止霍亂。」這裏講的霍亂,不是西醫說的霍亂弧菌感染的那種流行病;霍亂,就是現在人說類似腸胃炎那樣的,上吐下瀉的病情。李時珍還說,蜀黍根有療效:「煮汁服,利小便,止喘滿;燒灰、酒服,治產難有效。」古時候,產難是非常麻煩的,曾經聽說過,生產一次就像到鬼門關走過一次。

玉蜀黍, 古時又叫玉高粱

現在叫粟米(玉米)的玉蜀黍,古時又叫「玉高粱」,李時珍說,玉蜀黍的種出自於西土,過去很少人種植。它的苗、葉都類似蜀黍,可卻比較肥矮,植物長得也像薏苡;它的苗高3、4尺。6、7月開花成穗如秕麥狀。苗心別出一苞,如魚形,苞上出白鬚垂垂。久則苞拆子出,顆顆攢簇。玉蜀黍的子粒很大,有點像「子」,黃白色;它可用炸炒的方式來吃。而當它經過煠(音、義都同炸)炒的動作,會「拆白花」,如炒爆了糯穀的樣子;意思好像是說,經過炸炒的粟米和現在在電影院中看到的「爆谷」一個樣。 

玉蜀黍的根、葉皆有不錯的療病能力呢!李時珍說,將它煎湯頻頻服用,可以治療痛得不得了的尿路結石症狀之病,「小便淋瀝沙石,痛不可忍,煎湯頻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