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在中國古代,特別是在西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人們的理想人生模式是儒家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正心、修身是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條件。而身為一國之君的天子,不僅是儒家思想的倡行者、推動者,而且因為自身對國家、對社會具有示範、引導等作用,也是身體力行者。比如皇家的教子之道,就是官員們乃至整個社會教育子女的重要參考模式。

唐太宗教子:律己、節儉、寬容

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不僅虛心納諫,以德治天下,而且也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他常常向皇子們講述自己繼帝位十幾年來,嚴於律己,「外絕遊觀之樂,內卻聲色之娛」,總是親臨朝政,不因勞累而放鬆自己。他認為:「人之立身,所貴者唯在德行,何必要論榮貴。」 因此,他告誡從小生長在富貴之中的皇子們要學會克制私慾,懂得如何約束自己,還要多做善事。他還警告皇子們如果不聽從勸告,缺少德行,違反禮儀法規,將必定受到刑法制裁,到那時,身為皇帝的父親也愛莫能助。

唐太宗還教育子女要珍惜財物,不可奢侈。他在〈戒皇屬〉一文中寫道:「每著一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之耕夫。」因為一絲一線、一餐一食都是百姓辛苦勞動的結果。唐太宗在臨去世前一年,還檢討了自己在這些方面的過失,希望太子李治不要效仿。

此外,在如何待人方面,唐太宗教育子女「勿鄙人短,勿恃己長」,要謙虛大度、寬以待人、善於學習和接納不同意見。

為了讓子女們更好地修身立德,貞觀七年(公元633年),唐太宗命大臣魏徵錄「古來帝王子弟成敗事,名為《自古諸侯王善惡錄》」,分賜給子女,要求他們把此書「置於座右,用為立身之本」。通過汲取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唐太宗希望子女們可以更加重視自己的德行修養,成為一個真正的有德之人。

中國歷史上另一位偉大的皇帝、清朝的康熙帝對子孫的教育也特別認真、特別嚴格。他對子孫的教育,通過言傳、身教,讓子孫參加祭祀、打獵、巡幸、出征等多種方式,上學是康熙教育子孫的基本方式。康熙定制,皇子皇孫6歲開始接受教育。他親自為皇子們選定老師,主要教授儒家經典;滿人老師則教授滿文和蒙古文,以及弓箭騎射技藝。

康熙曾對諸官說:「朕經常想到祖先託付的重任。對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視怠慢。天未亮即起來,親自檢查督促課業,東宮太子及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誦經書,至於日偏西時,還令其習字、習射,復講至於深夜。自春開始,直到歲末,沒有曠日。」

對於康熙的教子方式,法國傳教士白晉向法國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實報告:中國皇帝以父愛的模範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國的皇上特別注意對皇子們施以道德教育,努力進行與他們身份相稱的各種訓練,教之以經史、詩文、書畫、音樂、幾何、天文、騎射、游泳、火器等等。

康熙皇帝曾著有一本用來教子的《庭訓格言》,內容廣泛,諸如對長輩祖宗要誠心尊敬,恪盡孝道,不忘本;求學讀書要勤學用功、虛心求教,並且持之以恆;作人處事要有誠心、善心;生活上要求潔淨、節儉,克服不良惡習,不可耽溺酒色,更不可好逸惡勞等等。提到學習古帝王之治道時,要求諸皇子讀《書經》,講求事君治民之責,則要讀《孟子》等。內中有如下之語:「朕從不敢輕量人,謂其無知;言合乎理,朕即嘉納。」「大凡能自任過者,大人居多也。」「敬以直內,謹終如始。」「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仁者以萬物為一體,惻隱之心觸處發現。」「歡喜善念吉,動怒惡念凶。」「俯仰無愧,防於念起。」……

在這樣嚴格的教育下,康熙的兒孫們,多數能文能武,尤其在他之後的兩個傑出帝王:雍正皇帝,功業顯赫,見識超人;乾隆皇帝,儒雅倜儻,自號「十全皇帝」。正是「康熙盛世」的基礎,奠定了清王朝二百多年的功業。

不過,唐太宗的教育結果卻並不那麼令人滿意。唐太宗14個兒子中除3個早逝、1個繼承皇位、1個善終外,其他人因各種原因結果都不太好。這使得唐太宗「上慚皇天,下愧后土,嘆惋之甚,知復何云」,並禁不住「為之灑泣」。《舊唐書》的作者談及太宗諸子,也感嘆道:「子弟作藩,盤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究其根本,主要是唐時皇家教育缺乏有力的監督、督促造成的,而康熙帝在這方面的要求則嚴格得多,而且形成定制。好在繼承皇位的唐高宗李治還是深受父親影響,是個仁慈、低調、關心百姓之人,其孫子李隆基更是再度創造了唐王朝的輝煌。

顯而易見,對於古代帝王而言,讓太子和皇子們接受以「德」為核心的教育容易,但讓他們如何身體力行,切實用其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卻並非易事。成功者,王朝繼續存續;失敗者,王朝則逐漸走向衰敗,直至滅亡。◇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