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illist網站近日發佈了「改變美國的101種食物」的食評文章,這些食物一經創造或引進,便獲餐飲業的萬眾矚目,有些被無數次在其它菜餚中借用和改良,有些甚至開啟了一個新的美食潮流,這些食物都在不同程度上定義了今天所吃的美國食物。

若沒有這101種食物,在美國餐廳中點來的菜餚,便不會是今天的樣子。這些菜餚中,不少都發源於紐約,而作為紐約移民人口數第二大的華人族裔,在美國歷史上留下了哪些影響深遠的中華料理呢?

左宗棠雞
「左宗棠雞」的發明者彭長貴(中),96歲時現身做菜。(大紀元資料室)
「左宗棠雞」的發明者彭長貴(中),96歲時現身做菜。(大紀元資料室)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風靡美國的左宗棠雞,不少華人一直認為這是一道「偽中餐」。其實,這道菜確由祖籍湖南的台灣名廚彭長貴發明。1952年,美國派協防太平洋第七艦隊雷德福司令訪問台灣。負責接待的掌廚彭長貴靈機一動,將雞肉切成大塊,不同配料製作上桌,結果食者異口同聲稱讚,並問他此雞叫甚麼?彭長貴隨口而答叫:「左宗棠雞。」彭長貴於1973年來到曼哈頓東44街開設彭園餐廳,左宗棠雞於是在美國漸漸深受喜愛。

那這道菜在美國歷史上重要在哪裏呢?2016年,訂餐網站GrubHub分析全美餐廳的點餐數據,發現左宗棠雞是在美國最受歡迎的一道中餐。不過,這道菜經改良已經更適合美國口味,參與拍攝紀錄片《尋找左宗棠》(The Search For General Tso)的李(Jennifer 8. Lee)向Thrillist網站表示:「在看到美國菜單的左宗棠雞裏夾著西蘭花時,彭廚師自己都疑惑了。」李表示,這道菜在美國就像蘋果派一樣常見,不論是一份4.95美元的高速路自助餐廳,還是被評了星級的高級餐廳,幾乎都可以點到這道菜。

上海小籠包

小籠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的「灌湯包」。(Fotolia)
小籠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的「灌湯包」。(Fotolia)

小籠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的「灌湯包」,而宋室南渡之後,這一菜餚也被帶到南方,成為江浙一帶的聞名食物。吸收台灣連鎖餐廳鼎泰豐的靈感,廚師史喬(Joe Si,音譯)在1995年在法拉盛開了第一家以小籠包為特色菜的「鹿鳴春」(Joe's Shanghai)餐廳,一下讓小籠包在美國走紅。

這家餐廳的小籠包除了成為前市長彭博的最愛,彭博更以此作為送給波士頓前市長Thomas Menino的禮物,後來,小籠包也引來無數的模仿和改良,現在市面上除了有「彩色版」、「猶太湯圓版」的小籠包,竟還有佔據整個蒸籠的「加大版」。

除了上述兩道菜,Thrillist評定出的影響深遠的紐約中餐,還包括湘園(Uncle Tai's Hunan Yuan)的橙汁脆皮牛肉和華裔名廚張戴維(David Chang)的五花腩包(Pork Belly Bu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