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君臣是怎樣看待人才、管理人才?從戰國時期李斯上書秦王政的《諫逐客書》中可窺其貌。而現代人開始懂得鑑古知今,向古人學習,不啻是傳統中國文化的回歸與發揚。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流動有各種不同的時空背景和影響因素,古時候又是怎樣看待人才、管理人才的呢?正式進入這個題目之前,且容先對中國古代歷史做個簡單的回顧。 

戰國初期,秦國和燕國的實力是比較弱的,經過二百多年鬥爭,秦逐漸強大。到了秦王嬴政——後來併吞六國建立秦朝的秦始皇,他認為許多從外國來的商人、讀書人,甚至在秦國當官的人都有間諜、奸細的嫌疑,所以,下了有名的逐客令,要把他們趕出秦國。那時候,大大小小的國家興起又滅亡,人民也沒有所謂護照和身份證等文件,有能力、抱負和野心、想要追求榮華富貴的人,就到處投奔權勢的核心,擔任客卿或者謀士的工作。這也正是今天說的外國顧問和外來人才吧!

《諫逐客書》第一段,李斯整理秦國歷史,列舉客卿的貢獻,證明進客卿的好處和成績,最後做了一個小結論:「以上這些國君都因為任用客卿而有顯著的功績,由此觀察,客卿有甚麼對不起秦國的地方呢?假如這四位國君拒絕、不接納客卿,疏遠賢人而不重用的話,秦國就不會富足,也不會有強大的威名了。」

既然愛用名牌

就毋須堅持國貨

接下來,李斯在第二段提出秦王喜歡擁有外國出產的珠寶財物,進而詰問為何秦王不願重用外國人才呢?第二段原文如下: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官;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官,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笆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致諸侯之術也。」

把原文用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寫出來:「如今陛下您收藏了南非的血鑽、緬甸的翠玉,穿的是意大利阿曼尼(Giorgio Armani)的西裝,手上戴的是瑞士的百達斐麗(Patek Philippe)名錶,用來簽名的是德國萬寶龍的名筆,坐的是德國的平治車,喝的是牙買加的咖啡、蘇格蘭的威士忌,桌上放的是美國蘋果電腦的iPad,辦公室裏裝設南韓三星的液晶電視、日本索尼的立體音響……這些貴重的東西沒有一樣是秦國出產的,可是,陛下卻很喜歡它們,為甚麼呢?如果非得秦國出產的東西才能用,那麼客廳天花板不會掛著奧地利的水晶吊燈,客廳不會擺滿丹麥和瑞典設計的傢俬,門口擺設的不會是非洲的象牙飾物,宮殿裏不會有菲律賓和印尼的外傭,車庫裏也不會停滿意大利的『牛』和『馬』,也不會看到德國的『豬』和『青蛙』了。還有,英國名頓(Minton)的瓷器碗碟、法國昆庭(Christofle)的銀器餐具都不會放在餐桌上……用來裝飾後宮擺設了。娛樂、取悅耳目的物品一定要是秦國出產的話,那麼蒂芬尼(Tiffany)的髮飾、卡地亞(Cartier)的耳環、古馳(Gucci)的外套、香奈兒(Chanel)的晚禮服,全部不該進獻到您的面前,那些風度優雅、體態動人、來自北歐的秘書也不會站在您的身邊了。

敲敲鑼,打打鼓,拉拉二胡,拍拍大腿,嗚嗚地唱著歌來愉悅耳朵的,這是真正的秦國音樂啊!帕華洛帝(Pavarotti)的男高音,AKB48和少女時代合唱團都是異國的音樂啊!現在我們捨棄了京戲和黃梅調,而改聽威爾第(Verdi)的歌劇《茶花女》(La Traviata)和貝多芬的交響樂。這樣做是為了甚麼呢?這是因為快樂當前,適合欣賞罷了。

可是,現在我們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對錯,不論是非,只要不是秦國人就不許留下來,只要是客卿就一律驅逐出境,難道陛下把美色、音樂、珍珠、寶玉看得重,而將人民看得輕嗎?這並不是統御天下、制伏諸侯的做法呀!」

不接納客卿就難以富足

最後,李斯在《諫逐客書》的第三段用事理和比喻,說服王者治國應當廣納眾民,逐客是對秦國有害、對敵人有利的。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者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聽說土地廣大的話,米糧自然富足;國家遼闊的話,百姓自然眾多;軍力強大的話,士兵自然會勇敢。泰山不排除任何小土,故此能夠達到它的高大,河海不選擇任何細流,故能夠達到它的深廣,君王不排斥任何百姓,故此能夠彰顯他的德行,因此,地沒有東、西、南、北的分別,百姓沒有本國、外國的不同。春、夏、秋、冬四季都是美好的時光,上天自然把福澤降給我們,這正是三王、五帝所以天下無敵的原因。

現在,我們不去照顧百姓而去幫助敵國、驅逐賓客,讓他們為別的諸侯效力,使天下的人才都退避而不敢到西部來,裹足而不願意進入秦國,這不正是把兵器借給敵人,把糧食送給盜賊嗎?不是秦國出產而值得珍貴的寶物很多,不是秦國培養出來而願意效忠秦國的人才很多,現在把客卿驅逐出境,幫助敵國,讓百姓受到傷害, 讓仇人得到利益,對內虛耗自己,對外結怨諸侯,如果還希望國家沒有危險,那可是做不到的事啊!」

最後,做一個簡單的總結。招攬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都很重要,如何達到這些目的,必須有遠見、有開放的心胸和全面的考慮和計劃。近代的西方國家和遠古的秦國都是很好的例子,希望我們能夠把這些經驗,轉變成實實在在的做法。◇

——節錄自《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