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武界,一個與世無爭的美麗部落。武界之美,美在她的霧靄煙嵐常年繚繞,層疊山巒迷濛飄渺,有如一幅潑墨山水畫,也因此被稱為「雲的故鄉」。

武界,一個與世無爭的美麗部落,經票選為台電(台灣電力公司)最美十大秘境的冠軍。武界的美,美在她霧靄煙嵐常年繚繞,層疊山巒迷濛飄渺,有如一幅潑墨山水畫,也因此被稱為「雲的故鄉」。

初聽到「武界」這個名字,感覺彷彿是武俠小說中的仙境。大自然得天獨厚的壯觀地界,山嵐雲海、瀑布溪流及鐘乳石壁,彷彿靜臥在這裏的一切,都被賦予了一抹動人神秘的色彩與寧靜韻味,每走一處皆能感受武界山谷的絕美。

位處於南投仁愛鄉武界山和干卓萬山之間的「武界部落」(法治村),隱藏在青山綠水、山高谷深的峽谷地形中,海拔約720公尺,原屬布農族卓社群的原住民社區,全村百餘戶約800人口,部落有濁水溪與栗棲溪兩大水系穿流而過,水源豐沛,族人多以農耕為主,古樸的民風和傳統農耕文化因而延續傳承下來。

從埔里至武界車程約20多公里,由南投71鄉道蜿蜒上山,沿途部份路段稍窄,但大彎不多,且山巒綿延層疊,景色宜人。在林道產業路旁可以觀賞露天鐘乳石,這是經由山壁涓涓滴水終年不停地積累形成的水洗石(水波石),據說每年以一公分速度成長,蔚為奇觀,是拜訪武界必訪景點

峰巒疊巘 武界山靄蒼蒼

武界四面高山環繞,雲霧繚繞籠罩,增添迷濛之美。
武界四面高山環繞,雲霧繚繞籠罩,增添迷濛之美。

布農族是一個敬老的父系社會,在族語中「Vokai」是武界的原名,意思是「翻過一座山」或「我們住的地方」。日治時期,日本人將其音譯為武界,意即「武力界線」,台灣光復後,因其名稱不雅遂更名為「法治村」。

法治村交通不是很便利,少了人煙雜沓,相對地也保留了較多布農族傳統文化。來到這裏,除了四處遊走玩賞,望著近在咫尺的山間雲霧,感受純樸的自然氣息,還可以夜晚看星星、早晨觀日出及雲海,宛如置身世外桃源。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武界「雲的故鄉」絕非虛名,當我們站在高山之巔,縱覽著無盡山色時,層層峰巒疊巘間雲霧幻化意象萬千,輕柔如絮的白雲,忽而平鋪絮棉如雲毯,忽而波濤漫捲似雲濤;剎那聚結蓬堆的雲團,隨著風勢縹緲多變,只露出青綠峰巔。

當煙雲瀰漫峰壑,霞彩流淌在岩壁上,大自然之美在武界匯聚,使人感受到一種空靈、虛無縹緲的仙境美景

台電引水隧道 貫穿干卓萬山

通往引水道拱橋沿路邊,有著布農族原民跳祈福舞的圖騰版畫迎賓。
通往引水道拱橋沿路邊,有著布農族原民跳祈福舞的圖騰版畫迎賓。

新武界引水隧道引濁水溪的水送至日月潭蓄水調節,再引入發電廠發電。
新武界引水隧道引濁水溪的水送至日月潭蓄水調節,再引入發電廠發電。
下雨天的武界,林道邊就有磅礡的瀑布可觀賞。
下雨天的武界,林道邊就有磅礡的瀑布可觀賞。

山壁上被雨水沖刷的鐘乳石。
山壁上被雨水沖刷的鐘乳石。

到武界要翻山越嶺,從南投71線左轉入山,來到栗栖溪引水道,拱肋輸水鋼管拱橋橫跨濁水溪,將栗栖溪的水送往武界壩,是法治村的新地標。

為了預防1934年日治時期建造的15.12公里舊引水隧道年久崩塌,台灣電力公司於1991年動工興建新武界引水隧道,2006年竣工,造價新台幣90億元。這座橋的功能是引濁水溪的水送至日月潭蓄水調節,再引入發電廠發電,這段貫穿干卓萬山與後續隧道穿越工程,全長16.5公里,是一項極為艱鉅的工程。

布農族圖騰版畫。
布農族圖騰版畫。

原住民族圖騰版畫,背後群山雲霧湧動。
原住民族圖騰版畫,背後群山雲霧湧動。

通往引水道拱橋沿路邊,有著布農族原民跳祈福舞迎賓的圖騰版畫。置身山中,倚欄遠眺武界群山,忽然驚覺此地的山竟然人與峰齊,渺小的人們在武界不須仰望高山,平視群峰的遼闊風光盡收眼底,這一刻終於體驗到了「原來我也能像山一樣高」的驕傲。

山中天氣陰晴多變,同時也讓旅人驚豔武界晴雨景緻皆旖旎,經過一陣小雨洗禮,雨後初晴的山色別有一番韻味,在光的渲染下,綠葉更顯得青翠,點綴著黛青的山色,加上白霧山嵐緩緩飄漫著山頭,此情此景,世間萬物都變得詩情畫意了。

歷史不堪回首 南北蕃大戰

回憶歷史,美麗的武界也走過了一段傷痛歲月。在西元1903年日治時期,布農族曾與北方霧社地區的賽德克族發生南北蕃大戰,史稱「干卓萬事件」。布農族卓社群干卓萬番砍殺賽德克族巴蘭社一百多顆人頭事件,據說事發地如今已成武界壩現址,很難想像這裏曾經血染成河。

根據《台灣大百科全書》記載,「干卓萬事件」又稱「南北蕃事件」或「姊妹原事件」。然而日本官方則紀錄為「霧社蕃膺懲事件」。

據載,日本領台後,於西元1897年1月派出東西橫貫道路探勘深堀隊15人,從霧社入山,然2月傳出失蹤,全數人員遭到殺害。1902年埔里守備隊又在人止關被霧社群滅殺。日本政府無法以武力解決,改而封鎖霧社群,讓當地居民得不到任何外界物資的補給,使其缺少日常用品生活困難。

西元1903年,日本軍操縱布農族干卓萬群,以和霧社群交換日常用品為由,誘使霧社群至兩族交界地「姊妹原」餵以酒食。酒足飯飽之後,埋伏的布農族人遂大舉砍殺霧社蕃賽德克族壯丁百餘人,霧社蕃勢力因而大減,不得已歸順日本政府。當時賽德克族被稱為「北蕃」,布農族被稱為「南蕃」,故埔里平地人稱之為「南北蕃大戰」。

古人云:「心若有塵天地窄,眼中無物眾生親。」當光陰慢慢滑過,歷史翻過了最心酸的一頁,無論是干卓萬事件或是九二一地震,時間撫平了Vokai的傷痕,如今的武界恰似一朵遺世獨立的空谷幽蘭,靜處深山散發著芬芳,等待著伯樂知音入山探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