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西域碎葉城,即今吉爾吉斯。四歲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此詩作於金陵(今南京),創作時間當在唐玄宗天寶七載(七四八年)至九載(七五零年)之間。天寶三載(七四四年),李白因在朝中受權貴排擠,懷着抑鬱不平離開長安,開始生平第二次漫遊時期,歷時十一年。這一時期,他以梁園(今河南開封)、東魯為中心,廣泛地遊覽了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當時他的家人寄居在山東,李白非常想念他們,就寫下這首親切感人的詩篇。

《寄東魯二稚子》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吳地的桑葉已經碧綠,吳地的蠶兒已經三眠。我的家室寄居在東魯一地,我家的田地誰人來勞作?我欲春耕已經趕不上,能否乘船而返也心感茫然。南風吹着我的思鄉之心,飛墮在家鄉的酒樓門前。樓的東邊有一株桃樹,枝條高聳被青煙籠罩。這株桃樹是我臨行時所栽,一別至今已是三年。桃樹如今與酒樓一樣高,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我的嬌女名平陽,手摺花朵倚在桃樹邊盼我歸來。折下桃花不見父親的面,眼淚如同泉水流淌。我的小兒名伯禽,已經與姐姐一樣高。他倆並肩雙行在桃樹下,誰能撫背憐愛他倆?想到這裏我肝腸憂煎日甚一日,撕片素帛寫下遠別的心懷,藉此我彷彿也回到了漢陽之川。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寄東魯二稚子》詩如同一封家書,語言樸素,筆觸細膩,由眼前景,遙及寄居東魯的兒女,感情真摯,充滿關愛,抒發了濃烈而真切的兒女親情。年輕時大多數人都有離家遠行的經驗,當時通訊不發達,真有家書抵萬金,想念家人的時候,寫下一首詩的表達是最真誠的。

離家千里遠難飛,

不及春耕園地非。

兒女長成不見父,

黯然淚流思親歸。

家書尺素遠傳意,

悄寫詩文寄子希。

何日再撫骨肉背,

風風雨雨濕沾衣。◇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