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白宮推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方針》(United States Strategic Approach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這份對華戰略報告對中國的經濟政策、軍事發展、虛假信息散佈活動,以及侵犯人權行為等許多領域的政策做了全面評估與批評,承認過去幾十年的對華接觸政策失敗,決定改變對華策略,採取公開施壓的方法,遏制中國在經濟、軍事、政治等多領域的擴張。

這種狀態對哪一方有損?當然是中國,這是可見的現實。因為事實上,沒有美國在基辛格之後奉行的「接觸、合作、影響、改變」方針,沒有自克林頓以來幾任美國總統努力將中國從「經濟合作夥伴」提升至「戰略合作夥伴」,並在前面冠上「重要」的定性詞,打開美國大門,任由中國來去,中國沒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北京自誇各國經濟依賴中國,獨獨忘記自身依賴誰

我曾寫過《各國經濟依賴中國》系列文章三篇,談中國誇耀世界各國對華經濟高度依賴,並成功地將這種經濟依賴轉化為政治要挾,但中國獨獨忘記自身其實是個對外依存度相當高的資源稀缺國家,儘管中國是不少國家的礦產、農產品、工業製造品的最大買家,是非洲國家的最大投資國,還能四出揮灑金錢購買影響力,比如今年接連三次給WHO開出一張比一張龐大的美元支票,但這豪情揮灑金錢的闊綽,全仗著那巨大的外匯儲備。

如果不是數量巨大的中美貿易產生的順差,以及美國資本如過江之鯽夾著裝滿美元的皮包來到中國,這外匯儲備就不會如此龐大——如果有人看到此處暴跳如雷,還請稍安,請看下面的數據。

在不少人以為外匯儲備是中國政府的資產或者中國人民的財產之時,我就解釋過,所謂外匯儲備,每一分都對應著負債,是中國央行通過外匯管制,從外貿企業、在華外資以及各種美元儲戶那裏「借」來的。中國對外貿易的順差,主要來自於中美貿易(中美貿易戰之前,90%以上,請記住這個數據);美國資本也是在華投資位居第一的最大外資,國際社會普遍預測在疫情之後各國將與中國「脫鉤」,其實主要是美國脫鉤,其它國家不得不跟著脫鉤——從主觀願望來說,那些對華經濟高度依賴的國家,沒有哪國想主動脫鉤,德國現在還在努力維繫對華關係,指望汽車行業能夠依靠中國續命。

經過改革開放後的努力培養與吸納,中國政府當中人才濟濟,上述這一最清楚明白的事實,卻沒有人敢向「當今聖上」講明。遙想2017年4月6日中美兩國元首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會晤時,習近平金口玉言說出「有一千個理由搞好中美關係」,國內宣傳部門對這段聖旨還配樂朗誦,誦樂之聲猶在,就變成要不惜一切代價與美國為敵,完全忘記了中國那3萬億外匯儲備倉庫的貨源主要來自哪國了。

硬數據支撐的中國對美依賴現實

中國對美的經濟依賴,就其大者說,有技術依賴、金融體系依賴、貿易順差依賴。技術依賴一事可以寫出千言萬語,這裏僅舉一例,千人計劃網羅的技術偷竊者,90%以上待在美國的大學研究機構裏;金融體系依賴,中國雖然想通過人民幣國際化另起爐灶,但從成為IMF五大儲備貨幣之後,人民幣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力不升反降(我寫過文章,列有各國貿易結算使用人民幣的數據及各國互換貨幣數據變化)。本文僅舉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來自哪國為例:

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多年來都很龐大,中美貿易戰開打前的2017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為2,758億美元。2018年3月中美貿易戰開打,但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不降反升。2019年6月,美國公佈數據,2018年美國的全球貿易逆差下降1.7%,一共6,168億美元,為2013年以來首次下降。但僅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就接近4,200億美元,佔美國對外全部貿易逆差的67%以上。從中國來看,當年全部對外貿易順差2.92萬億元人民幣,按央行宣佈的全年平均匯率1美元=6.89人民幣折算,為4,236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對外貿易順差,除了可憐的不到40億美元來自於與其它國家的貿易,仍然主要來自於美國。

關於2018年的兩國貿易數據,還有一番嘴仗。在美方公佈數據之後,為了不再用龐大的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刺激美國,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說,當前美方對中方的貿易逆差數字只有1500多億美元,根本不是所謂的4100多億美元(原文如此,有意比美國少說100億),美方誇大了與中方貿易的逆差。次日,美國對此回應發文反駁,再次確認了自己核算的數據。差距緣何產生?原來,美方計算包括中國通過香港、台灣以及東南亞等其它國家貼牌「生產」然後繞道進入美國的「中國製造」——與中國打交道多年,美國多少學了一些乖,中國則只算從自家直接出口美國的「中國製造」。

貿易順逆差之爭就不說了。這裏只讓大家有個概念,中國經濟對美依賴程度有多大:中國說1500億美元,美國說4200億美元,兩者相差2700億美元之巨。這個數字有多大?有兩個數據做參照:2018年芬蘭的GDP總量約為2,700億美元,美日之間的貿易總額為2180億美元。

失去美國依傍,中國經濟頹勢漸顯

從中美貿易戰開打兩年多來,中國經濟顯現頹勢成為事實:

1. 外匯儲備減少,掙扎於警戒線邊緣。

中國為何特別在意外匯儲備,我早在2016年寫的那篇《中國經濟的堡壘戰:「保衛外匯儲備」》中談過。中國一直仰賴對美貿易順差來平衡外匯收支,而中美貿易戰步步升級,中國對美出口開始下跌,於是,中國是否會出現外匯短缺,就成為國際金融界和國內中產階層都十分關注的問題。國際金融界普遍認為,目前中國的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是中國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的警戒線,如果外匯儲備跌破警戒線,中國將面臨外匯短缺。

一般人看到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這個龐大的數字,都會以為中國哪會有外匯之憂?其實,這龐大的外匯儲備當中,六分之五不可隨意動用,因為另有主人,借一時可以,久借不行;剩下的六分之一遠不敷用。想了解詳細情況,可去看程曉農《人民幣貶值的背後:中國的外匯儲備之謎》(澳廣,2019年12月8日)一文。

那麼,中國的外匯儲備為甚麼還能維持在31,000億左右?原因是中國想了一招,通過較高利率吸引外國投資機構購買中國債券,用掉期操作的方式維持外匯儲備總量。特朗普入主白宮之後,美國資本回流約1萬億左右,但因美國國內兩黨鬥爭激烈,民主黨想方設法用各種理由彈劾總統,有近5000億美元資金並未投入實業,在股市與債市徘徊,不少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據中國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境外機構持有的人民幣債券規模達21,877億元——也就是說,中國的外匯儲備與外商投資,當中有3000多億美元屬於這種債券。

2. 對外投資勢頭減弱。據路透社引德國官方數據,中國在去年德國的外資排行榜中跌出前三甲,位列美英瑞士之後為十多年來首見。5月11日,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和美國經濟諮詢公司榮鼎集團發佈報告,指出中國在美國投資的下降趨勢從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就已經開始。2019年,中國在美國的直接投資平均每個季度是20億美元,但2020年頭三個月,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實際上已經停止,只有兩億美元。但美國公司宣佈的2020年第一季度在華投資項目總額為23億美元,只比2019年季度平均值略低一點。我在推特上指出,中國在德、美投資減少,實際上是外匯儲備緊縮的反應。

3. 人民幣被九個主要國家踢出貨幣互換協議。武肺疫情席捲全球,各國因「封國」而在實體經濟領域被區隔開來,但這種實體經濟「去全球化」現象反而導致對美元需求更強烈,以至於出現「美元荒」。為解決這個問題,3月19日,美國與南韓、澳洲、巴西、墨西哥、新加坡、瑞典等央行簽訂規模分別為6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與丹麥、挪威、紐西蘭央行簽署規模各為300億美元。期限至少為6個月,到2020年9月19日為止。作為IMF列為全球五大儲備貨幣的人民幣根本不在這個協議網絡之中。中國當然也聞出其中危險的味道,4月下旬,中國央行推出數字貨幣(DCEP),宣稱這是全球第一大主權數字貨幣,將挑戰美元霸權——但沒有全球金融體系霸主美國背書,這種數字貨幣算是中國的自我娛樂。

特朗普曾講過,美國再造了中國,中國不服氣,多方駁斥。但平心靜氣看歷史,美國對華態度確實決定中國能否獲得發展機會、以及多大的發展機會,也決定中國的國際地位。1949年8月,美國國務院發表《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白皮書,深刻檢討在中國的失敗,從此,中國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之外「自力更生」了二十多年,連毛澤東都得承認這個中國「一窮二白」,連吃飽飯都困難。直到中美建交之後,中國逐步被導向國際體系,才有今天的經濟成就。

中國當局的錯誤在於錯誤估計形勢,放棄了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總想與美國一爭雄長。在長達兩年逐步升級的中美摩擦中,美國將中國依靠的肩膀抽走,中國失去了這一依靠之後還渾然不肯承認事實,終於迎來了經濟的嚴寒。#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