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DSE)通識科昨日開考,是首科開考的核心科目。考評局表示有29名考生因生病沒有到達試場,有13名考生到達試場後因病離開。通識科其中一條必答題涉及香港新聞自由。

今年有超過4.7萬名考生報考通識科,全港設有243個禮堂試場及逾270個特別試場。考評局表示,截至昨日下午3時,有29名考生向公開考試資訊中心報告因病而不能出席考試。有10名考生因發燒或出現急性呼吸道感染徵狀,不准進入試場,有3人考試期間因身體不適而離開。

13人身體不適離開試場

不少考生提早逾一小時到達應考的學校,有考生甚至在學校開門前已在校外等候。學生在進入試場前需要量體溫及遞交健康申報表。學校安排職員提醒他們保持一米距離,亦有學校在操場等位置設等候區,擺放椅子讓考生隔開休息。有學生在第一次探熱時體溫較高,需要稍候再探熱,有學校有安排教職員,協助安撫情緒受影響的考生。

通識科卷一為3條必答題,今年題目涉及不良上網行為,和互聯網如何對公共衛生構成風險、國際人口趨勢,及香港新聞自由。其中新聞自由一項,有兩項資料,包括新聞媒體自我審查情況、記者採訪受人身威脅是否普遍等評分,以及評論文章。考生須描述公眾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意見,並指出兩個新聞自由及社會責任之間可能出現的兩難情境。

新聞自由令不少考生聯想反修例運動,有考生憂慮作答時有明顯立場會影響評分,但亦有考生認為反修例運動是適合例子。

教師指考生毋須表達立場

資深通識科教師張銳輝形容今年通識科的題目「貼地」,有年輕人息息相關的生活議題,如上網習慣、智慧城市等,也有香港熱門議題,如本土文化保育、新聞自由等,涵蓋了課程六大單元。論證題亦要求學生應用資料或課程所學,引證分析支持個人的立場,相信評分亦能建基於學生的論證能力,並非立場取向而評分,不會出現政治立場影響分數的憂慮。

他又表示,有關新聞自由的題目中,要求考生根據試題提供的資料,觀察到公眾對現時新聞自由的理解及期望、與及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並能辨識當中的矛盾或對立價值。「指出兩難」是首次出現的提問字眼,考生以往或未曾直接回答過這種題型,但由於題目只要求指出,考生毋須表達立場及作論證,提問的要求並不算高,考生舉出的例子須反映兩難,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他又相信評卷員不會介意考生使用反修例運動作例子,只要是基於事實即可。

對於有考生擔憂立場影響得分,資深通識科教師方景樂強調,考生作答立場並不會影響評分準則。他舉例,考生可指出新聞自由與公眾人物個人私隱的張力,及按資料提及的「保障國家安全」,指報道「國家機密」或引起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的張力。

考評局通識科考核簡介則指,考生須理解新聞自由和社會責任的意義和需要,並辨識它們背後的矛盾或相對立的價值,解釋為甚麼這些矛盾或相對立的價值會造成兩難情境,例如自由與秩序、權利與責任等,題目並非要求考生在兩難情境中選擇和解釋哪一情境較重要或次要。

另外,在考試結束後,多區都有區議員在試場外向考生派發「打氣包」,同時發選民登記表格,呼籲合資格的考生在5月2日前登記成為選民。◇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