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屍的山丘之鄉「兀鷹」

一九六九年六月中,我由馬祖東犬島﹝現已改名為東莒島﹞服完兵役回到台北,那時離負笈美國只剩下幾個星期而已,為了加強自己英語聽力,特別抽空去電影院看了幾場英語片,其中一部英文片名為Mackenna's Gold﹝麥肯納淘金記﹞的電影給我印象特別深,片頭有一段鄉村西部﹝Country & Western﹞歌曲的配樂,歌名是Old Turkey Buzzard,在那悽滄的歌聲中,主角麥肯納警長﹝由Gregory Peck飾﹞,在烈日當空的沙漠中,騎著馬獨自追緝江洋大盜科羅拉多﹝由Omar Sharif飾﹞時,走到一堆巨岩旁,突然看見頭頂上有一群兀鷹在盤旋,不由得自言自語道:「混帳東西,我還沒死,你們纏著我幹嘛?」不過他也立即警覺到,附近必有垂死之人,兀鷹正在等著「進食」呢。

是的,兀鷹不像美國的「白首國鷹」Bald Eagle,絕少冒險地攻擊活著的動物,但是憑著它們的特殊視覺與嗅覺,會在垂死動物或人的上空盤旋,只要獵物一斷氣,它們就會成群結隊地飛下來「享用大餐」!說穿了,兀鷹沒有甚麼「戰鬥精神」,只愛揀現成的便宜─吃死屍。講得更直接一點,它們是自然界的「殯葬業者」。

「兀鷹」不是山丘之鄉獨有的鳥類,它的活動範圍是北美洲南部,整個中美洲以及大部份的南美洲。我曾經在網絡上看過一段視頻,那是西藏獨特「天葬」儀式的紀錄片,那些「幫忙」天葬師「處理」屍體的鷹,就正是美洲兀鷹的近親,長得一般模樣。它們之所以被俗稱為Turkey Buzzard,正是因為它們的頭部沒羽毛,長相十分猥瑣難看,活像火雞的腦袋,完全沒有美國「白首國鷹」那雄糾糾氣昂昂的威武勁兒。

由於這兀鷹活躍的山丘之鄉水源充沛,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人類與動物生存其間。山區主要水源是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這是一條與內華達州那條穿過大峽谷,然後被胡佛水壩攔截發電的科羅拉多河同名,但是實質上沒有半點關聯的河流。山丘之鄉所有的人工湖,全是靠在科羅拉多河道上建壩而形成。在山區南部另有一條派德納理斯河﹝Pedernales River﹞,起源於福來德堡鎮附近的山區,全長僅約一百零六英里,在奧斯汀以西三十英里處匯入科羅拉多河,也是山丘之鄉人工湖Lake Travis的水源之一。有這兩條河貫穿,附近的動物種類也繁多,松鼠、臭鼬鼠﹝Skunk﹞、白尾兔﹝Cotton Tail Rabbit﹞、環尾浣熊﹝Ring Tail Raccoon﹞、與不擅飛翔但是跑得十分敏捷的長尾鳥﹝Road Runner﹞等小動物隨處可見,它們大致與人們和平相處,但稍大一點兒的動物如野豬與鹿,則成為人們的獵物,所以它們見人就迴避。山丘之鄉有這麼多壽命有限的動物,而兀鷹又沒有甚麼天敵,不憂食物之來源,看見它們優雅地在空中翱翔,好像是生活得很寫意的樣子。

山區的「班比」。這隻我在山區用長鏡頭拍攝到的一頭幼鹿,長相溫馴可愛,有一點像台灣山區的梅花鹿,不過它們見人就躲,因為當獵季到來時,它們都成了狩獵者用以炫耀的戰利品,蠻可憐的。
山區的「班比」。這隻我在山區用長鏡頭拍攝到的一頭幼鹿,長相溫馴可愛,有一點像台灣山區的梅花鹿,不過它們見人就躲,因為當獵季到來時,它們都成了狩獵者用以炫耀的戰利品,蠻可憐的。

某夏日清晨,天色微明,達兒早早就出門上班去了,我則一如往常地開始晨間活動,在前院來回散步﹝大門與屋前進口處距離將近有百公尺﹞,突然瞥見大門前公路旁的地上躺了一隻淺棕色的動物,趨近一看,原來是一具鹿屍,它大概是遭公路上高速行駛的車子撞到,嘴角還泪泪地淌著鮮血,顯然事情才發生不久,由於鹿屍正好躺在大門進口的車道上,會阻礙我們車子的進出,所以我當場就抓起鹿腳將其拖向草坪。返家後仔細一想,天氣這麼炎熱,若是等達兒下班回來後才處理,說不定鹿屍已開始腐爛發臭,正想著是不是該出去把鹿屍拖遠一些,這前後也不過十來分鐘的時間,現場突然聚集了十幾隻兀鷹,旁若無人地分工合作,把鹿屍撕裂成一片片,登時只見一地的血肉模糊,兀鷹就爭相享用起大餐來。那兇殘的「弱肉強食」之景象,還真夠觸目驚心的,看得我汗毛直豎,突然起那西藏「天葬」儀式的影片來,嚇得趕緊躲回家去了。

也不過才一個多小時後,我的好奇心又起,回到現場一看,那隻約三十多磅重的鹿屍已所剩無幾,只剩下三、四隻兀鷹還在啃食骨頭上的殘肉。再過了一小時,那鹿屍就只剩下白骨一堆,鹿毛一地而已,兀鷹飽餐之後也都飛走了。傍晚時分達兒下班回來,見到那一地的殘渣,說那鹿骷髏頭讓太陽曬乾後,可以塗上膠料防腐,當作裝飾品,建議我暫時不要清理。

第二天一早,我發現那一堆鹿骨全都不翼而飛了,連皮毛也所剩無幾,看得我心裏毛毛的,顯然昨夜有其它肉食動物來「收拾殘局」,而且收拾得乾乾淨淨。山區裏固然有極少數山獅﹝Mountain Lion﹞及豺狼之類的肉食性動物,但最大的可能還是那四處可見的肉食性環尾浣熊幹的。嗐!也不過二十四小時左右,一個活生生的動物就此消失得幾乎無影無蹤,人類要是在這環境中遇險,沒被營救而致死的話,一、兩天之內豈不是只剩下衣物一堆,聊供證明身份而已!

山丘之鄉的長尾鳥。這是我在派德納理斯河濱用長鏡頭捕捉到的一隻雄性長尾鳥﹝Road Runner﹞,它們的尺寸略小於鶴,最愛吃蛇與蜥蝪等爬蟲類。狄斯奈的卡通影片把它們畫成古怪精靈的「古錐」相,惹人喜愛,但與實體頗有距離。它腳下的那塊岩石,是我們平日垂釣的地方,長尾鳥有地域性,可能是嫌有人搶了它的地盤,咱們前腳才走,它後腳就跳上來「耀武揚威」一番!
山丘之鄉的長尾鳥。這是我在派德納理斯河濱用長鏡頭捕捉到的一隻雄性長尾鳥﹝Road Runner﹞,它們的尺寸略小於鶴,最愛吃蛇與蜥蝪等爬蟲類。狄斯奈的卡通影片把它們畫成古怪精靈的「古錐」相,惹人喜愛,但與實體頗有距離。它腳下的那塊岩石,是我們平日垂釣的地方,長尾鳥有地域性,可能是嫌有人搶了它的地盤,咱們前腳才走,它後腳就跳上來「耀武揚威」一番!

不過仔細想一想,倒也釋然,這山區的動物何止千千萬萬,若是沒有食腐肉的飛禽走獸,在它們「壽終」之後處理屍體,清淨的山區豈不是時時刻刻都瀰漫著屍臭味。由此再延伸到西藏的「天葬」,不也就是最單純,又不污染環境的一種殉葬方式嗎?看似殘忍的習俗,卻也完全合乎自然界的循環定義,只不過是讓死者後人少了個固定的憑弔之處而已。

這會兒在後院賞景,遙見一群兀鷹在派德納理斯河的河谷上空盤旋,陡然愈飛愈低,顯然又到了它們「用餐」的時候啦……◇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