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常說「住,就要住京城」,表達了人們對京城的嚮往。這個京城是指千年古都京都,古時稱為平安京。歷史上日本深受大唐文化影響,整個平安京就是仿造唐時的長安和洛陽城而建,如今的京都保留著眾多大唐時期的文化、建築等歷史古蹟。

漫步在京都古街猶如時光倒轉,古都的文化底蘊帶給人一份悠然的歷史遐想,然而這份閒情逸致近年被打碎了,逐年猛增的遊客超過了古都的容納極限,引發出眾多「觀光公害」開始影響京都市民的日常生活。

遊客猛增 房地產暴漲

京都作為日本的文化古都,一直是日本人旅遊的首選城市之一,同時隨著近年在外國遊客中的人氣暴漲,京都成為東西方遊客旅日時的必訪的城市之一。

日本觀光局發表的2018年訪日外國遊客數首次突破3,000萬人,同比增長8.9%,創歷史新高,京都的日本本地和外國遊客數量從2013年開始連續5年突破5,000萬人,2017年住宿京都的日本本國遊客為1,557萬人,外國遊客為353萬人。

大量遊客的湧進使京都的賓館、旅店處於嚴重不足,為此,日本政府解禁一般民宅用於住宿營業,賓館營業性的民宿投資急速升溫。

京都市議員村上祥榮在《現代商業》網站撰文說,過去那種過道狹窄的老屋、特別是百年以上的老民宅,由於不適合二次開發,通常大幅度降價也無人問津,如今身價暴漲,成了搶手貨。

村上還介紹了在京都著名景點附近一處老宅在數月中連翻數倍的故事。他說:「八阪神社附近一處約100平米典型的京都老宅,屋主欲出售,以3,000萬日圓出售給一家房地產商,該房地產商很快以5,500萬日圓轉賣給其他房地產商,僅數月間,就這樣幾經轉手,最終以1億5,000萬日圓賣出。」他說,在泡沫經濟時代也很少見的瘋狂在京都出現了。

村上介紹說,由於民宿要求的服務和設施比賓館門檻低很多,曾經很少人問津的老屋,經過專業開發商之手,搖身一變成為了賺錢的民宿。「京都的東山區擁有眾多著名景點,像清水寺、高台寺、祗園等景點附近有成片老屋。」他說,「沿著泛著微光的青石板窄巷進去,排列著有歷史沉澱感的木質『京屋』很快成了開發商的盤中餐,相繼被改造成了民宿。」

京都原貌逐漸被改變

據日本《Daily新潮》的7月8日的報道,京都作為古都,重視保留古城原貌,對新建和改造建築物有許多規定,造成能開發的土地相當有限,有限的土地被用於收益快的地產項目,而民居和辦公樓開發則大幅度減少,閒置房屋接近0%。在京都、神戶、大阪三地區,京都是住宿最緊張的城市,很多年輕人不得不離開這裏,在周邊城市尋找棲身之所。

報道稱,京都近年搶購土地新建賓館和簡易賓館的風潮嚴重,4、5年中地價上漲了30%,一般住宅的開發成本上升,不得不到鄰近城市的滋賀縣開發居住類房屋,京都市民面臨搬出京城的狀態。

地產開發中不少是收購的京城老屋,京都的舊街老屋被稱為「町屋」,多為一層、二層的傳統和式木製建築,其中不乏上百年的精品。鱗次節比的町屋,古樸、寧靜,沉澱下來的歷史感、人文風情迎面襲來,引起人們對千年古都的無限遐想,成為了感受京都文化韻味的一道風景線。但老屋在收購後的在開發中,很難保持原有的風貌,京都在開發中正在失去她原有的風貌。

京都的日常寧靜被打破

京都的村上議員在撰文中說,民宿的大量湧現緩解了遊客的住宿同時,也打破了京都往日的寧靜,夜晚三五成群的遊客為尋找住所,拉著行旅在市民生活區來回走動,市民時常在半夜時被門鈴驚醒,原來遊客找錯了住所。

有時隔壁留宿的遊客還處在旅途的興奮中,時常吵鬧到很晚。此外,亂扔垃圾、擅自闖進民宅照相等行為也是當地市民頭疼的一件事。

京都市內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巴士,大量遊客湧進,前往景點的巴士總是塞得滿滿的,嚴重影響當地市民的出行。

祗園是京都藝伎學習技能的場所,也是著名的觀光景點。祗園附近狹窄的舊街時常聚集大量遊客,時常有遊客攔截出行的藝伎,強行要求拍照,造成交通混亂。

狹窄的舊街時常聚集大量遊客,時常有遊客攔截出行的藝伎,強行要求拍照,造成交通混亂。(大紀元)
狹窄的舊街時常聚集大量遊客,時常有遊客攔截出行的藝伎,強行要求拍照,造成交通混亂。(大紀元)

逐年上升的遊客量給京都經濟帶來少有的活力,據2017年京都觀光綜合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觀光相關的營收突破1兆日圓(近100億美元),到2017年連續兩年營收破兆,今後將保持穩步上升。

旅遊給京都帶來可觀的營收,同時帶來負面影響也不可小視,有專家把其稱為「觀光公害」,有媒體很形象地稱為「歡喜中的悲鳴」,這種負面影響正在衝擊市民的日常生活。

日本人開始「遠離」京都

東京是日本的政治、文化中心,但是在日本人的內心深處,京都始終擁有「文化之根」的不可動搖的地位。日本的小學、中學的畢業旅行中,文化之都的京都、奈良是首選。櫻花時節的春季、紅葉爛漫的秋季是京都的旅遊旺季。「再美不過京都的寺院紅葉」,每當旅遊旺季時,許多日本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前往京都去探尋文化之根,尋求一份寧靜,做一次放鬆、充電的修整。但是近年,日本人開始對京都敬而遠之。

據京都市觀光協會公佈的統計顯示,2018年在京都住宿的日本人比去年減少了9.4%,連續4年處於減少趨勢。2018年在紅葉季節的11、12月,日本人的住宿減少突破兩位數,達到10.7-12.2%。觀光協會分析認為,遊客猛增,人群混雜,交通擁擠是日本人敬而遠之的主要原因。

《Daily新潮》引述京都外國語大學教授廣鋼裕一的看法表示,「遊客數量已達到京都的容納極限,已經感受不到京都原有的寧靜和品味,日本人開始『遠離』京都。」

京都紅葉名所的南禪寺、東福寺等處人滿為患、就像球賽結束的散場一樣,人頭攢動,夾渣著各國語言,再也無法去欣賞紅葉飄逸時的浪漫。

2020年東京奧運會時,日本觀光局預計將有4,000萬遊客到訪日本,屆時京都的擁擠程度將再被提升到一個極限,6月初日本官房長官菅儀偉專程到京都與當地政府商討對策,菅義為表示,「希望地方政府儘早做出對策,日本政府將給予必要的支援。」

日本東洋文化研究者清野由美曾著書「觀光亡國論」發出警告,不能單純追求遊客量,從而破壞了地區固有的文化特色,需從多層面的「價值」考慮,重新設定「觀光立國」的出發點。◇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