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演員演一個反腐敗處處碰壁的戲中總統,結果最後被觀眾們捧上了政治舞台,然後選成了真總統。這不是講故事,而是在民主化近30年之後的烏克蘭剛剛發生的真事。從走紅反腐劇到走紅新總統,其中的故事意味深長。

烏克蘭新總統的當選之路

今年烏克蘭的總統選舉在3月31日舉行,在38位候選人中,喜劇演員弗拉迪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獲得30%的支持率,比排名第二的原總統幾乎高出一倍;由於沒有一個候選人在第一輪選舉中獲得絕對多數的選票,所以於4月21日舉行了第二輪投票,結果,41歲的澤蘭斯基以73%的高票,戰勝了上屆總統,成功當選為烏克蘭的新一屆總統。

41歲的澤連斯基以73%的高票,成功當選為烏克蘭的新一屆總統。 (GENYA SAVILOV/AFP/Getty Images)
41歲的澤連斯基以73%的高票,成功當選為烏克蘭的新一屆總統。 (GENYA SAVILOV/AFP/Getty Images)

澤連斯基從來沒有從政的經歷,他的競選運動和政策口號相當空泛,缺乏具體的細節;在烏克蘭的本屆議會裏,他也沒有自己的議會黨團來支持他,他的競選團隊竟然是他主演的一部電視劇的工作室。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改變烏克蘭選民對他的堅定支持,他們用選票把上屆總統趕下了台,讓澤連斯基取而代之。在全國所有選區中,原總統只在一個選區贏得了多數票,而澤連斯基拿下了其它各選區。

澤連斯基之所以能順利當選,是因為他擁有其他競選對手所沒有的、或許可以說只有澤連斯基才擁有的政治本錢,那就是大多數選民對澤連斯基的信任和喜愛;而這樣廣泛的民意支持,來自澤連斯基在一部反腐電視劇中扮演的「總統」角色。劇中的這位「總統」被腐敗的官僚和喜歡腐敗的親屬們所包圍,常常十分困窘,但是,他絕不向腐敗低頭;當他那位身為工人的父親想借「總統」兒子的地位獲取種種個人好處時,他寧可從自己的家裏搬到辦公室住,變得六親不認。

可以說,就是這部電視劇,鋪就了澤連斯基的當選總統之路。如果不了解這部電視劇的大致內容,人們會很難理解,為甚麼一個喜劇演員演總統演成了真總統。烏克蘭選民這次選擇的含義,也可以從澤連斯基在大選辯論時對原總統波羅申科所說的話看出來,「我是你的一系列錯誤的產物,我不是你的政治反對者,而是你政治生涯的制裁者。」看來,民主化接近30年之時,烏克蘭民眾太想要一個不腐敗的總統了,於是,他們用選票把劇情變成了現實。

《人民公僕》展示的腐敗社會

3年前烏克蘭播出了一部熱門政治諷刺劇《人民公僕》,講的是民主化近30年之後的烏克蘭腐敗的政治和社會現狀。劇中有一個為人正直的中學歷史教師(由弗拉迪米爾澤連斯基扮演),因為在課堂上批評烏克蘭國家機器的腐敗,被喜歡他觀點的學生錄作影片放在互聯網上,一下子成了「網紅」;然後,這位中學歷史老師竟然被民眾推選出來參選總統,並且一舉當選。該劇的重點是,他當選後,因為拒絕腐敗,如何在政壇上舉步維艱,甚至差點被腐敗勢力暗殺。此劇可以在網上觀看,有中文字幕。

第二季上演之後沒多久,扮演劇中「總統」的這位烏克蘭最著名的喜劇節目主持人,其個人命運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戲劇性轉折,一切都弄假成真了。在電視劇「粉絲」們的擁戴下,此演員居然真成了烏克蘭總統候選人,並高票當選。

我能講俄語,曾在俄羅斯企業做過問卷調查,研究過該國私有化過程中工人與經理之間錯綜複雜的互動關係,對俄國社會比較了解,所以,看這部俄語電視劇時,不僅能理解劇中人物對話中的隱含意思,而且可以透過劇情,對社會動態產生共鳴,就像一個中國人看中國的反腐劇能舉一反三那樣。

何清漣2017年9月在《美國之音》Podcast上連續發表了兩篇介紹這部電視劇的文章,分別是《腐敗:社會主義之病與民主之痛——觀烏克蘭電視劇〈人民公僕〉有感》和《腐敗顯示的路徑依賴——觀烏克蘭電視劇〈人民公僕〉有感》。這兩篇文章對此劇的內容有比較詳細的介紹。戲裏的事如果全不合理,戲裏的反腐總統就不會有機會登上真的政治舞台。

何清漣的文章中記錄了電視劇中的澤連斯基「總統」的一段精彩台詞,「我們出生的時候,是一個小小的、胖胖的、臉蛋紅撲撲的、7斤沉的小孩。這麼一個小孩,怎麼就變成一個一百多斤的油嘴滑舌的傢伙了呢?……我們正直的烏克蘭人,一點一點地變成了和自己爸爸一樣的人。你們覺得他還有一點良知沒丟掉嗎?並不是,全都丟了……」劇中的澤連斯基「總統」如何打動了烏克蘭觀眾的心,我就不在這裏重複了,感興趣的讀者請看這兩篇文章。

澤連斯基:「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民主化之後的烏克蘭歷任民選官員和政治家,與腐敗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烏克蘭民主化以後的腐敗,其實在其它實行了民主化的多數原社會主義國家非常普遍。正因為如此,澤連斯基在宣佈當選的那一刻,特地對前蘇聯的各共和國喊話,「我現在能對後蘇聯各國說,看看我們吧,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的確,對腐敗厭惡至極的烏克蘭民眾終於發聲了,他們對披著民主派政黨的形形色色新老政客們說不,要求換一個反腐敗的總統;雖然,這一切來得晚了些,現在已經是前蘇聯各國實行民主化近30年之時,民主化的當年曾走上街頭擁護政治轉型的中年人,現在都已步入退休年齡,而他們當年的孩子們就只能在一個腐敗的轉型社會中長大、適應。

澤連斯基的競選口號之一是,「不要那些承諾,不再失望」。這句話,在前蘇聯各國民眾心中或許多少會產生一些共鳴。過去30年來,不管是改穿「民主派」外套的原紅色精英,還是在經濟自由化和民主化過程中崛起的新政商精英,不斷在選舉中對選民們作出五花八門、娓娓動聽的選舉承諾;可是,一旦上台掌權,他們就立刻把腐敗「堅決貫徹到底」,治國營私,是前蘇聯多數共和國迄今為止的真實現狀。烏克蘭民眾不再相信這類承諾了,因此,澤連斯基呼應他的支持者,喊出了「不要那些承諾,不再失望」。

烏克蘭民眾想要「改變」,他們也創造了一個政治舞台上的「新星」。那麼,從西邊的白俄羅斯到東邊的哈薩克,那裏的民眾就不想「改變」嗎?恐怕未必,只是他們沒有機會;或者,他們太消極了,不想告別自己國家腐敗的歷史?不管其他前蘇聯各共和國的民眾怎麼想,澤連斯基可以自豪的是,這樣的民意只在烏克蘭實現了;而且,它在前蘇聯的那些腐敗的民主國家裏也可能實現,因為烏克蘭已經證明,「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烏克蘭人民的勝利?

澤連斯基當選後,能否奮發有為,一舉改變烏克蘭腐敗的政治社會風氣?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澤連斯基的話,那便是,「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在總統選舉辯論期間,澤連斯基曾說了一段大實話,他指著自己說,「他是新面孔,他從未踏入政壇,從沒讓人失望,他開放,脆弱,情緒容易激動,從不隱藏情感,也不隱瞞真實的自我,如果對一件事不懂,會承認不懂。」澤連斯基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懂政治、經濟,沒有處理國務的行政經驗;然而,這也可能是他有別於各位前任的優勢,因為他與許多既存利益集團沒有瓜葛,也就沒有「小辮子」可以抓。但當選後,澤連斯基如何迅速學會當真正的總統,並且避免犯各種可能的錯誤,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結果。畢竟,電視劇是編出來的;而在總統府辦公,不是拍電視劇。

澤連斯基以反腐敗的形象上台,而他面臨的真正挑戰也是反腐敗。當長期的腐敗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一個社會的文化特徵時,用行政手段是難以完全扭轉的。對這一點,澤連斯基有多少理解,我們也不得而知。

我對共產黨國家轉型研究的體會是,這類國家的轉型,不僅僅需要政治轉型和經濟轉型,更重要的是,需要社會轉型,即民眾主動改變原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而社會轉型不能用法令和政府規章來實現,因為民主制度下不能再實行洗腦制度,民眾頭腦中價值觀的改變只能是自發行為,用行政型強制手段是無法達到目的的。迄今為止,只有中歐的波蘭、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成功地實現了社會轉型,其成功的原因是,這幾個國家的紅色政權是蘇聯的駐軍和坦克扶植起來的,其民眾在紅色時代先後發動過起義,並遭到蘇軍鎮壓。這樣的歷史記憶把蘇式價值觀和外來統治掛上了勾,為社會轉型和盪滌蘇式價值觀創造了獨特的條件。

換言之,紅色政權的外來輸入,反而可能有利於民主化階段社會轉型的實現;而在紅色革命的搖籃國,社會轉型會遇到各階層出於不同原因的自發抵制,這種抵制的原因之一是非政治的情感因素,那就是,拒絕否定自己的過去。前蘇聯多數共和國之所以民主化之後腐敗氾濫,與民眾在選舉中受原有價值觀支配,有很大關係。澤連斯基在劇中舉過一個例子,許多人一面罵著腐敗的競選政治家,一面高興地數著參與支持腐敗政治家的遊行而得到的賄選鈔票,這很能說明問題。2016年9月我在《中國人權雙周刊》上登過一篇文章,《懷舊與國運——一個國家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所在》,專門談過情感因素如何阻撓價值觀轉型,此處不贅述。

澤連斯基也有他的短處,他並非與所有權貴都毫無干係。他與一個烏克蘭媒體大亨伊戈爾科洛莫伊斯基(Ihor Kolomoisky)關係頗深,澤連斯基的所有電視劇系列都是在科洛莫伊斯基掌控的、烏克蘭收視率最高的電視頻道《1+1》上播出的。此外,澤連斯基似乎對普京也頗有好感,不像現在已經下台的原總統波羅申科那樣反俄。

民主選舉可以產生轉變,但是,轉變是否必然帶來完全正面的結果,前蘇聯各共和國過去近30年的歷史已經給出了部份答案。我們還得等幾年才能看出,烏克蘭的這次轉變,能給眾多轉型中國家的民眾帶來甚麼啟示。◇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