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共用以宣傳洗腦的文藝作品《閃閃的紅星》中的一號反面人物胡漢三、《沙家濱》中的雜牌軍司令胡傳魁,以及《林海雪原》中的東北土匪頭目胡彪,四十以上的中國人大多都不陌生。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為甚麼這些或虛構或來自於原型的所謂反派角色要姓「胡」,而非其它姓氏呢?這要從民國的一位大師級人物胡適說起。
了解近現代中國文化史的人都知道,一生獲得36個博士學位的胡適不僅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哲學、史學方面也都有獨特見解,民國時期許多熠熠生輝的學者都是他的摯友、學生或崇拜者。不過,與民國時期眾多文人不同的是,胡適還違反文人不從政的初衷,投身於政治,並有著敏銳的政治觀察力,尤其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共有著非同一般的認知。
讀書生涯
1891年出生在上海的胡適,祖籍安徽績溪,其父胡傳,字鐵花,在胡適出生兩個月時,即奉調台灣擔任台東知州(相當於縣長兼保安司令)。3歲時胡適隨母馮順弟至台灣其父任所。甲午戰爭,台灣被清政府割讓給日本,許多台灣官員被調回大陸。胡傳應堅守台南的劉永福要求下又暫停一段時間,後因病重離開,不久病逝於廈門。臨終前給胡適的遺囑是鼓勵他讀書上進。
天資聰穎的胡適在母親的教導下,認真讀書,熟讀傳統經典。13歲時,因機緣赴上海接受新式教育。臨行前母親特別安排其與長他一歲的遠房親戚江冬秀訂婚。
在上海,經過短暫的適應,已有國學功底的胡適很快連升四班,並成為班級裏的佼佼者。1910年,胡適考取了第二屆庚款留學獎學金,赴美國康奈爾大學讀書。他先是選讀農科,後因缺乏興趣,改讀文科,不但完成了哲學心理學課程,另外還輔修了英國文學及政治經濟學。在讀書之餘,胡適還參加了各種課外活動,參與公共事務,如他經常被教會社團邀請講述中國近代史等。他還曾被選舉為康大世界學生會會長。1915年,胡適轉往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師承當時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杜威教授,後來胡適的學術主張深受杜威影響。
1917年夏,胡適結束了7年留美生涯,回到北大任教,時年26歲。在母親的連番催促下,待母至孝的胡適儘管內心一百個不願意,還是選擇回老家與裹著小腳、大字不識幾個的江冬秀完婚。這樁留美博士與無知村姑的結合,成為民國七大奇聞之一。婚後兩人育有二子一女,女兒早夭,長子胡祖望,有光宗耀祖之意,次子胡思杜,寓意「思念杜威」,既表達了對恩師的敬重之情,也暗含其一生對自由主義的堅定信仰。
提倡白話運動
回到中國的胡適,於1917年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論述寫作文體的革新,該文被視為是提倡白話文的首篇宣言,不過其仍屬於「文白交雜」。胡適還稱自己的白話新詩是在做嘗試,因此稱1920年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叫《嘗試集》。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並未救國實則是胡鬧的「五四運動」。此後胡適開始撰寫白話文學、白話小詩,有的被譜成歌曲。也因此,胡適遭到了保守勢力的批評。但實際上,「白話文運動」並非自「五四運動」開始,明清時期就已經有了白話文的創作,如《儒林外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紅樓夢》都是用白話文寫成的。
學術成就
胡適治學方面,首先採用了西方近代哲學的體系和方法研究中國先秦哲學。他以其博士論文《先秦名學史》為基礎,編寫了《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僅寫到先秦。遺憾的是,其一生都沒有寫下卷。蔡元培曾讚揚胡適的這本書是「第一部新的哲學史」。大陸知名哲學家馮友蘭也認為「在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適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
在文學上,胡適對古典小說《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等十二部小說的研究也卓有成就,著述六十萬言,結集為《中國章回小說考證》出版。其《紅樓夢考證》對後來的俞平伯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除此而外,胡適還寫了本《中國禪宗史》,對禪宗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對《水經注》和孔子也都有所研究,並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關心時政 出任駐美大使
1922年,胡適任北大教務長兼代理文科學長。在做學問與教學、從事行政期間,溫文儒雅的胡適開始關心時政。曾與蔡元培等聯名發表《我們的政治主張》,其後還不斷發表文章闡述人權,質疑國民黨何時才能有憲法。他與梁實秋、羅隆基合著於1930年出版的《人權論集》一書,遭到國民黨政府的查禁。
彼時,胡適對於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之訓政體制也並不認同,認為蔣「不懂民主、不懂憲法」,他還撰文批評。但是,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面對民族生死存亡之際,胡適選擇了支持國民政府,並臨危受命,在同年以特使身份赴美,爭取美國支持,隔年被任命為駐美全權特使。消息傳到日本後,日本內閣倍感壓力,將日本駐美大使增設為3人,以抑制住胡適的能力。
在1938年至1942年駐美大使期間,胡適一方面奔走各大城市演講爭取支持,一方面多次和美國總統羅斯福會面,為國民政府爭取更多的援助。他的所為贏得了美國朝野上下的支持,替中國爭取到了大量的外援進行抗日;而他自己分毫不取,連大使「特支」都原封不動交回。
1942年,胡適辭去駐美大使之職,旅居紐約從事學術研究工作。1943年應聘為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1944年,在哈佛大學講學。不過由於胡適人緣極好,幾乎每晚都有應酬,所以常至深夜才能靜心撰文、準備隔天演講,這使其心臟病情加重。
抗戰勝利後,胡適於1946年7月回國,任北大校長。11月28日,蔣介石向國民大會提出《中華民國憲法草案》,由大會主席團主席胡適接受。身在學界的胡適,並沒有完全與政界脫離瓜葛。
隨著國共內戰形勢的變化,中共軍隊於1948年底包圍北平,胡適沒有聽從奉中共之命來勸說自己留在北大的學生吳晗之言,匆匆搭機撤到南京,其後應蔣介石的要求,以個人身份再度赴美,為國民政府的存亡再做一次外交努力。而他不止一次說過「吳晗可惜了,走錯了路」,吳晗此後的遭遇和結局證明了胡適的先見之明。
1949年4月胡適抵達三藩市後,面對蜂擁而至的記者,十多天沒看報紙但得知形勢已發生巨大變化的他,不知說甚麼好。隨即,他表示:「不管局勢如何艱難,我願意用我道義力量來支持蔣介石先生的政府。」「我的道義的支持也許不值得甚麼,但我說的話是誠心的。因為,我們若不支持這個政府,還有政府可以支持?如果這個政府垮了,我們到哪兒去!」
由於當時美國政府被中共矇騙,選擇拋棄國民政府,胡適的民間外交努力均告無效。氣憤之餘,胡適取消了自己與美國政界人士的一切約見,以示抗議。
對共產主義和中共的 清醒認識
胡適為何從批評國民政府到力挺蔣介石?除了其內心根植的自由主義思想,更源於其對共產主義和中共的清醒認識。
早在1919年,胡適就反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認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是自欺欺人的夢話」,「共產主義是十足的武斷思想」。
而對於蔣介石將中共從國民黨內清除出去以及剿共的舉措,胡適是非常贊成的。他在撰寫的文章或演講中就表示:「蔣介石進行清黨的舉動……是站得住的。」「我們不反對中央政府全力戡定叛亂(註:指中共叛亂)。」「國內不統一,剿匪需要很大的兵力。」「新四軍之解散,為軍紀上必要之舉動。」
抗戰勝利後,國共在重慶舉行談判,蔣介石提出縮編中共的軍隊,胡適致電毛澤東要求中共「痛下決心,放棄武力」。中共挑起內戰後,胡適以國民大會主席的身份領銜提出《戡亂條例》,並對記者稱,中共比日軍更壞,「我的家鄉抗戰八年未遭破壞,而共產黨佔領三日,即洗劫一空。」
1946年,胡適曾寫過一篇《兩種根本不同的政黨》的文章,論及了世界上兩種根本不同的政黨,即一類是英、美、西歐的政黨,一類是俄國的共產黨、意大利的法西斯黨、德國的納粹黨。在文章中,胡適清晰了列出了兩種政黨不同的性質,它們是自由與不自由,獨立與不獨立,容忍與不容忍的劃分。由此可知胡適有著怎樣的慧眼。
中共佔領大陸後,胡適滯留美國。1950年,英國政府承認中共政府,胡適本已答應到英國講學,但得知這一消息後,卻拒絕前往。他在給牛津大學杜布斯教授的信中說:「我已改變了主意……由於我本人在『自由中國』中被公認為是反共產主義思想的領袖,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去英國……進入這個國家則是我不齒的。」
也是在這一年,面對中共的規勸,胡適在《自由中國》上發表《共產黨統治下決沒有自由》一文,認為共產黨是說一套做一套,在共產黨的管制之下是沒有自由的。(待續)◇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