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一個個表情栩栩如生、無一雷同、或跪或站的秦軍將士;看!那一匹匹昂首嘶鳴、奮蹄欲奔的戰馬;看!那一排排整齊、嚴謹、氣勢恢宏的隊列,漫步在兵馬俑俑坑旁的你彷彿穿越到了兩千年前的古戰場,在北風瀟瀟、戰馬嘶鳴、鼓聲陣陣中,親身領略秦國將士的勇猛!這是怎樣令世人歎為觀止的千古奇蹟!
兵馬俑這一奇蹟的締造者便是那已成就了諸多震古爍今之事的秦始皇帝。
然而,與秦始皇這個偉大的人物聯繫在一起的偉大工程並非只有位於陝西的秦始皇陵。巍巍的長城、宏偉壯麗的阿房宮和歷經二千載依然屹立的靈渠,它們的背後,閃耀的同樣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放眼天下的氣魄。
拓展疆土築長城
匈奴族是居住在北方的遊牧民族之一,長期以來活動於南達陰山、北至貝加爾湖之間,成為北方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它經常深入中原,進行襲擾和掠奪。秦統一全國後,匈奴族對秦的威脅仍然很大。
為了解除匈奴的威脅,秦始皇於公元前218年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向河套(即所謂「河南地」)征伐。三年後,蒙恬收復了河套南、北的廣大地區,並在這個地區設置了44個縣,重設九原郡。
公元前213年,秦朝把過去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接起來,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甘肅岷縣)東到遼東碣石的萬里長城。這條長城,對於抵禦匈奴的騷擾,保障內地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安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長城不但用於防禦,蒙恬還將其改良為可以進攻的戰略場所。萬里長城可以說是人類史上罕見的巨大軍防工程。
經過對匈奴、越族的戰爭後,秦朝郡級建置達到40個,秦朝的疆域空前遼闊,東達大海、西至臨洮,「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併陰山至遼東」,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從此後,中華帝國的版圖在此基礎上,一步步拓展。
天下第一宮:阿房宮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下令遷徙關東六國富豪12萬戶入咸陽,其中以齊、楚兩地出身的富豪為主。他還決定在咸陽宮的基礎上,按照天象對咸陽城進行重新規劃,以便區分「神界」與「人界」。他首先改造「咸陽宮」,用來對應天帝居住的「紫宮」,並把流經咸陽的渭水比作天上的「銀河」,在渭河上建橫橋,象徵「牽牛星」,即「渭水貫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之後,秦始皇把新建的「信宮」改作「極廟」,同天帝的「天廟」(南斗)對應。
咸陽的其它重要宮苑、池囿、府庫等重大建築設施,似乎都能從天上找到它對應著的星宿。如東郊的「蘭池宮」和宮中的「蘭池」,對著天上畢宿中的「五車」和「咸池」;南岸的「宜春苑」、「上林苑」,對應的是昂宿的「天苑」;咸陽的諸府庫,在天就有奎宿的「天府」、胃宿的「天囷」、「天廩」;都城中皇帝的各種御道,在天上同樣有天帝「輦道」、「閣道」等等。
公元前212年,即秦始皇統一天下九年後,秦始皇認為國都咸陽人口眾多,而且先王的宮殿也太窄小,所以決定建造一座新的宮殿,作為新的政治中心。他聽說西周文王和武王建的豐、鎬兩城之間,才是帝王的都城所在,所以就在渭水南上林苑內修建朝宮。史載,當時的咸陽十分繁盛,川流不息的車馬、人來人往的經商車隊,都匯集在街道上,顯然商業非常發達。秦帝國的實力由此可見。
對於新的宮殿,秦始皇同樣要求與天象相對應。他先命人在阿城建前殿,東、西長500步,南、北寬50丈,宮中可以容納1萬人,下面可以樹立5丈高的大旗。四周架有天橋可供馳走,從宮殿之下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的頂峰修建門闕作為標誌。又修造天橋,從阿城跨過渭水,與咸陽連接起來,以象徵天上的北極星、閣道星跨過銀河抵達營室星。因為是在阿城修築此宮,所以人們就稱它為「阿房宮」。
阿房宮包含兩大建築群,一是前殿建築群,另一個是「上天台」建築群。其前殿佔地約800畝,相當於9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在秦朝滅亡時,阿房宮只建成了其中的前殿地基。然而,僅僅就是其殘留的龐大遺址,就足可以將其稱為「天下第一宮」。
世界奇蹟:秦始皇陵
古人重視「生」也重視「死」,認為人死後會去一個幽冥的世界。因此,視「死」如「生」。秦始皇也不例外。他在建造阿房宮的同時,還在陝西的驪山為自己建造陵墓。秦亡時,阿房宮沒有建完,但驪山墓則最終完成,成為世界的一大奇蹟。
《史記》記載,陵墓鑿地有三重泉水那麼深,然後灌注銅水,填塞縫隙,並把外棺放進去,又修造宮觀,設置百官位次,再把珍奇器物、珍寶怪石等搬了進去,放得滿滿的。陵墓中,還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器遞相灌注輸送,頂壁裝有天文圖象,下面置有地理圖形;用娃娃魚的油脂做成火炬,很久都不會熄滅。不過,迄今世人還無緣見到,對於陵墓中諸多的秘密尚不知曉。
此外,秦始皇陵周圍地下還存在規模巨大的阻排水渠,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規模大到難以想像。
秦陵四周還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包括目前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兵馬俑坑。按照發掘的順序分為一、二、三號坑,三坑成品字形排列,共8,000陶俑、100餘乘戰車、400餘件陶馬和數萬件兵器組成了古代嚴密的軍陣,總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總佔地面積則達5萬多平方米。其磅礴的氣勢,展現了昔日秦帝國的輝煌。那麼,未知的秦始皇陵中該蘊含著怎樣的氣魄?
千年靈渠
「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吞併六國、平定中原後,立即北伐匈奴並南下平定「百越」。為儘速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了靈渠。靈渠位於今天廣西興安縣境內。
靈渠工程主體包括鏵堤、南北渠、秦堤、陡門等,完整精巧,設計巧妙,通三江、貫五嶺,溝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的水路運輸。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秦軍在百越戰場上兵鋒凌厲、勢如破竹。
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秦朝的版圖進一步擴大。
此後的靈渠,對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其自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歷經洪水沖刷,卻依舊能夠巍然屹立,並仍在發揮著功用。看看建成不過10年的三峽大壩,狀況頻出,這個問題自然讓我們好奇。
上個世紀80年代維修大壩時人們找到了答案。原來靈渠一些地段灘陡、流急、水淺,航行困難。為解決這個問題,古人在水流較急或渠水較淺的地方,設立了陡門,把渠道劃分成若干段,裝上閘門,打開兩段之間的閘門,兩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於船隻航行。靈渠最多時有陡門36座,因此又有「陡河」之稱。難怪靈渠被稱為「世界古代水利建築的明珠」,「陡門是世界船閘之父」。
肩負上天使命,締造中國大一統的政治局面的秦始皇,為後世留下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即便是兩千多年後的我們,依然從中受益。今天的我們在為中華文明自豪的同時,怎能不感佩這輝煌的締造者?◇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