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共六四屠城事件29周年,一本名叫《天安門殺戮》的大開本圖像書在台灣出版。這本由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政治秘書鮑彤先生題寫書名,以軍事政變和宮廷政變為主題的圖像書,既講述了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政治元老如何借用槍桿子來交替使用宮廷政變和軍事政變篡奪趙紫陽的黨總書記職權和對學運展開殺戮,也側面展示了中共從1921年創黨至2018年的這97年間一直是「在法律意義上從未存在過的共產政權。」

該書由齊氏文化基金會、以及《天安門殺戮》編輯組,歷時2-3年整理而成,將於5月31日在台灣首次面世。

據旅居澳洲的作家、齊氏文化基金會創辦人齊家貞介紹,該書是集聚一批海外專業媒體同行的力量,蒐集了大量西方媒體包括美國《紐約時報》、《時代》雜誌、《新聞周刊》、英國《每日郵報》、法國《巴黎競賽》等在六四期間的報道,以及眾多知名攝影師、藝術家,冒著生命危險拍攝的畫面和創作的作品,以真實的歷史圖文紀錄,全面而深刻地揭露六四屠殺的邪惡。

中共軍方機密 首被披露

在書中,第一次披露了來自軍方標注為「機密」的內部文檔。儘管中共從未承認過六四有開槍,但機密文件曝光中共軍隊高層有承認開槍,同時故意焚燒軍事裝備。

文中稱,在屠殺後的6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軍隊總政治部主任楊白冰在戒嚴部隊第二次政工會上解釋軍隊開槍的理由:「我要特別講一下開槍的問題。在一夥暴徒瘋狂進行打、砸、搶、燒、殺的情況下,部隊忍無可忍,被迫自衛,鳴槍警告,是完全必要的,是正義的、正確的。不這樣做,就不可能迅速平息暴亂,就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對於軍隊縱火焚燒軍事裝備嫁禍給平民和學生的理由,楊就表示對人民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使我們贏得了政治上的主動。從這個意義上講,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此外,書中還首次提及,戒嚴部隊指揮部發佈的軍隊鎮壓學運的口號,是以「保黨」為由要「堅決鎮壓暴徒!」

鄧廢胡趙 實為宮廷政變

對於六四事件的本質,齊家貞稱:「《天安門殺戮》書畫裏指出,鄧小平廢棄胡耀邦和趙紫陽,實質是發動宮廷政變,以推行天安門殺戮的血腥鎮壓。」書中並列出大量珍貴圖文,再現屠城的慘烈。

《環球郵報》記者Jan Wong在書中這樣描述:「令人吃驚的是,軍隊使用了戰場武器......他們射出的達姆彈可以擊穿敵方坦克的盔甲,但卻用來對付那些穿著夏裝的平民。......那天夜裏有很多人中彈,因為軍隊不斷向人群開槍。」

有關六四死傷數字至今是個謎,書中引用一個北京學生告訴美國《新聞周刊》,「天安門廣場有1,000人躺在地上,不知是死是活。」

六四天安門民運,聚集天安門請願的學生與民眾。(本書圖片)
六四天安門民運,聚集天安門請願的學生與民眾。(本書圖片)

去年年底英國最新解密的文件則披露,中共軍方至少殺害了超過1萬人。該數字由時任英國駐華大使阿蘭唐納德(Alan Donald)通過一名中共國務委員的朋友獲得,之後通過一條秘密的外交電纜傳回英國。

從馬克思邪惡起家史 到今天中共活摘器官

和其它聚焦六四作品不同的是,該書視野比較廣闊,從共產主義鼻祖馬克思開始,橫跨共產主義的誕生、起源,再到文革、六四,以及「後天安門殺戮」,包括中共迫害法輪功、活摘器官、打壓維權律師等,堪稱一本濃縮的共產黨罪惡史。

齊家貞稱,今年是馬克思誕生兩百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有必要對共產黨鼻祖──馬克思的邪惡進行反思。

因為六四不是突然發生,而是有其根源,「如果沒有全面的揭露共產主義極端殘酷的本質,從共產黨的老根子馬克思,從蘇聯史太林、列寧殺人開始,六四不敢有這麼猖狂。中共的歷史是用血腥屠殺開路,製造恐懼,令中國人屈服在槍桿子下。」

揭露中共邪惡 喚醒民眾

「烏托邦式的共產主義實驗以戰爭、恐怖、飢荒、災難、屠殺、鎮壓蹂躪了二分之一的人類,在每個地區都有支持,持續了四分之三世紀,追隨者幾乎都殺人如麻,至少一億五千萬人死於非命。」書中這樣寫道。

至於今天中國的現狀,書中形容中國進入全民監控時代,沒有一個人能遁形,「二十九年前的 1989 年 6 月 4 日,中共殺死了民主。如今,它已能利用尖端數碼技術將潛在敵人逐一摧毀,並把14億中國人中的每個人完全原子化。」

齊家貞希望藉著此書的出版,讓人民再次驚醒中共的邪惡,「中共垮台指日可待」,並歡迎民眾保存六四真相的紀錄,並向他們提供,為將來在海外建立六四檔案館提供素材。網上圖書連結: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3586791.pdf◇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