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千古奇丐」武訓的故事

  • 武訓的影響

  • 武訓被刨墳辱屍

  • 武訓遭批判

外國的武訓——德蘭修女的故事

  • 德蘭修女的故事

  • 葬禮和遺產

  • 德蘭修女的影響

  • 最受尊重人物

  • 德蘭修女的中國情結

  • 中共為何痛恨武訓

在山東省冠縣柳林鎮,有座武訓墓,但卻是一座空墳。「文革」伊始,武訓墓塚被砸毀掘開,遺骨被抬出遊行、焚化街頭,武訓祠、武訓的漢白玉塑像、「義學正」匾額均被毀。而在這個悲劇發生的整整七十年前,這裏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幕:

一個不置家產,沒有妻室子女的乞丐——武訓出殯當日,三座義學所在的堂邑、館陶、臨清三縣官員士紳全體執紼相送。在沒有廣播,電視,電話,消息靠口耳相傳的當時,各縣百姓自發參加葬禮達萬人以上,沿途來觀者人山人海,一時師生哭聲震天,鄉民紛紛落淚。當時有人互相低聲地問:「誰說武訓沒有兒子?」

武訓過世十年後,清廷將其業績宣付國史館立傳,並為其修墓、建祠、立碑。武訓的事蹟被寫進《清史稿》,成為中國歷史上以乞丐身份載入正史的唯一一人。

武訓的業績受到世人的欽敬,尤其到了民國,全國有七省三十多處學校以武訓名字命名,甚至出現了武訓出版社、武訓街等名稱。據說,某中學的一次歷史考卷中有一道題:說出你最崇拜的歷史人物。三百多學生中,很多人的答案都是武訓。那麼為甚麼清朝、民國與中共對其態度是冰火兩重天,武訓到底做了甚麼?

「千古奇丐」武訓的故事

武訓(1838~1896),山東省冠縣柳林鎮武莊人,是清朝末年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一個乞丐。靠著乞討,經過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修建起了三處義學,購置學田三百多畝,積累辦學資金達萬貫,這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事情。一個平凡的乞丐,以一番最不平凡的作為,名垂青史而為後人頌揚。

武訓七歲喪父,武訓只好與母親以乞討為生。稍長一點,武訓多次到大戶人家當傭工,經常受到欺負。

武訓一次做長工三年,沒有得過工錢。因為母親生病,向主人討要工資。沒想到,主人李舉人拿出了一個假帳本,硬說早把工錢付清了。武訓不識字,氣得目瞪口呆,苦口爭辯,反被誣有意訛詐,被打得頭破血流,推出門去。他大病一場,躺在破廟裏連續三天不食不語。武訓領悟到,過去受盡欺辱,都是因為不識字。而周圍像他這樣的窮人還有很多,如果不念書,永遠沒有出路。於是萌發興辦義學的念頭。於是,武訓決定把自己的一生都拿出來,為了一個神聖的事業:為窮人辦義學!一旦建立了目標,武訓便以一生的苦行和執著來實現。然而以赤貧之身辦義學,曠古未聞,難度可想而知。一個乞丐,不圖名,不為利,胸懷大志,從此開始了新的人生。

武訓積累資金的方法有三種:一是乞討,二是街頭雜耍,三是打短工。

1859年,21歲的武訓開始行乞集資。他手使銅勺,肩背褡袋,爛衣遮體,邊走邊唱,四處乞討,足跡遍及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他到處出賣自己的勞力,苦活累活搶著幹,過著牛馬式的生活,目的就是為攢錢辦學。

武訓把要來的錢都積攢起來,要來的乾糧,好的完整的賣掉,換成錢攢起來。自己只吃粗劣、發霉的食物和菜根、地瓜蒂等,邊吃邊唱: 「吃的好,不算好,修個義學才算好」。武訓一天到晚不停的工作著,沒有休息的時間,他幹別人不肯幹,不屑幹,或不會幹的活。推磨都是牲口做的活,他常為人家幹。他有時還像個江湖雜耍藝人一樣到各處的廟會集市上耍把戲,以取賞錢,表演全身倒立「扛大鼎」,以手代腳做「蠍子爬」,翻身跳「打車輪」,趴在地上給孩子做馬騎,還有錐刺身、刀破頭等節目,甚至吃毛蟲蛇蠍、吞石頭瓦礫等等。另外,他還為人做媒紅,當郵差,揀收破爛,紮棉花,紡線等。武訓就這樣到處流浪,工作,要飯,漂泊。晚上就睡在人家的磨房,灶屋,或者是破廟裏。每天深夜他還在如豆的燈光下搓撚線繩,績麻纏線掙錢。

二十九歲的時候,武訓用多年的積蓄,買了四十五畝便宜的低窪鹽鹼地作為義學的產業。三十八歲那年,山東遭遇大旱,餓死很多人,武訓用自己的錢買了四十擔高粱賑濟百姓。

光緒十二年(1886年),武訓49歲,已置田230畝,積資3,800餘吊,決定創建義學。第二年,兩名開明地主仰慕武訓的為人,聯合捐出土地,做義學的基地。武訓開始到各地購買磚瓦木料,自己押送。每天早起晚睡,和工人們在一起,搬磚打水,事事親力親為。 光緒十四年(1888年),花錢4,000餘吊,在柳林鎮東門外建起第一所義學,取名「崇賢義塾」。學校建成後,武訓親自跪請有學問的進士、舉人任教,跪求楊樹芳做學董,主持義塾,跪求貧寒人家送子上學。當年招生50餘名,分蒙班和經班,不收學費。

義塾成立後,武訓實現了心願,但依舊要飯為生,依舊住在破廟裏面,學生們集體跪求他來義塾住,他也不肯,說:「我過的生活自己不覺的苦,只要你們努力學習,我比甚麼都快樂。」

光緒十六年(1890),武訓又在今屬臨清市的楊二莊興辦了第二所義學。武訓一心一意興辦義學,為免妻室之累,他一生不娶妻、不置家產,過著牛馬的生活,不曾在自己身上花過一文錢。晚年聲名遠播,大家無不對他表示敬重歡迎。無論走到甚麼地方,一到吃飯的時間,大家都以請他到家裏吃飯為榮。五十五歲那年,武訓聚集了很多圖書,創設讀書會,專供沒有錢買書的人自由借閱。有時他還攜帶圖書到村鎮的集市廟會上巡迴展覽,供鄉親們閱讀。還大量翻印淺顯勸善的學習文章和書籍,免費散發給農民。

同一年,朝廷官員,學部侍郎裕德到山東視察,武訓在大街上攔轎募款。裕德捐給他兩百兩銀子。光緒二十二年(1896),武訓用資3,000吊於臨清禦史巷辦起第三所義學,取名「禦史巷義塾」(今山東省臨清「武訓實驗小學」)。第三所義塾成立不久,武訓身染重病,卻不肯佔用房間,躺在義塾的屋簷下休養。半個月後,光緒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三日,武訓在朗朗讀書聲中含笑離世,終年59歲,遵遺囑葬於柳林崇賢義塾旁,死後也可聽到學童讀書聲,不過武訓的這一遺願並沒有完全實現。

武訓被刨墳辱屍

1966年夏天,山東冠縣的紅衛兵們拿著鐵錘、榔頭、鋼釺,高喊著「破四舊,立四新」的口號,砸開了這位「義丐」的墳墓,遺骨被抬出遊行、批判,屍骨用錘子細細地砸碎,連同腐朽了的棺材板一併放火燒了,再也聽不到學童讀書聲了。

武訓的影響

武訓生前已獲得家鄉士紳的高度認同。1888年鄉紳楊樹坊等人的《具稟堂邑縣署請獎表文》,最早表達了地方鄉紳主動要求官方表彰武訓的願望。稍後,堂邑縣知縣郭春煦、臨清知州莊洪烈等也向上級政府奏請對武訓的表彰。山東巡撫張曜亦向朝廷奏請為武訓建造牌坊,並得到了光緒的同意。武訓去世之後,民間也開始流傳其墓誌銘、碑記和畫像。

武訓的義舉在當時受到各界高度的評價。山東巡撫張曜下令免征學田錢糧和徭役,並捐銀洋200兩。光緒皇帝封武訓為「義學學正」,賞穿黃袍馬褂,又敕建「樂善好施」牌坊。

民國弘揚武訓精神

民國:「如果我們個個都有武訓的精神,還怕國家不進步嗎」

民國時期,北洋政府主持修撰《清史稿》,將武訓事蹟以「列傳」形式編入,開正史為乞丐列傳之先例。私史方面,梁啟超也曾為武訓立傳,通篇以「先生」尊稱之,原山東省立第三師範校長周拔夫則為武訓作了年譜,詳細記錄了其從1845年到1896年間的主要活動事蹟。

民國時期弘揚武訓精神有兩次高潮。第一次源於山東省教育廳長何思源的推動。1933年,在何思源的支持下,山東堂邑私立武訓中學創辦。1934年,何思源等人發起組織了紀念武訓誕辰97周年活動,期間,蔣介石等民國軍政文化要人紛紛為武訓題詞。蔣介石親筆題寫《武訓先生傳贊》,其文曰:「以行乞之力,而創成德達才之業。以不學之身,而遺淑人壽世之澤。於戲先生!獨行空前,仁孚義協,允無愧於堅苦卓絕。世之履厚席豐,而頑鄙自利者,甯不聞風而有立。」此外,于右任題詞:「人倫師表」。

第二次高潮與教育家陶行知關係密切。1930年代,在中國投身於普及教育運動的一批教育家,也將武訓作為運動的先導,以及他們效法的楷模。陶行知不僅宣傳武訓精神,還身體力行,成為武訓精神的忠實實踐者。陶在各地創辦民眾教育學校,宣傳教育救國思想。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曉莊師範學校、重慶育才學校、上海武訓補習學校等。他說:「山東乞丐武訓,開三個學堂」,希望大家效法武訓,積極從事普及教育。陶還說:「武訓雖然死了,他的精神可是要活到千萬年的。如果我們個個都有武訓的精神,還怕國家不進步嗎?」;「每一個農友都做一個武訓,每一個小朋友都做一個小武訓」;「我們要想普及教育,必得學武訓」;「中國要想造成一個好學的民族,需要一百萬位元武訓先生,開辦三百萬所學校及讀書處,平均每校每處普及一百五十人之教育,才能叫整個中華民族四萬(萬)五千萬人,家家讀書,人人明理。大家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保證整個民族繼續不斷之進步。」

從 1942年起,陶行知所辦的育才學校幾乎年年舉辦武訓紀念會。這一時期,《義丐武訓傳》《武訓先生年譜》《武訓畫傳》等書作也大量出版。

在臺灣有一位名為王貫英的老人,以資源回收、拾荒等方式支援圖書館與教育活動,在當地與武訓並稱,稱為「現代武訓」。台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之前身乃「武訓中學」,創建於1959年。

武訓遭中共批判

一九五一年夏,由《人民日報》社和中央文化部發起,組織了一個有江青參加指導的十三人的武訓歷史調查團,赴山東堂邑、臨清、館陶等縣,先後進行了二十多天的調查。行前,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武訓其人其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武訓的改良主義道路是歌頌還是應該反對。也就是說,不管武訓其人如何,當地地群眾對他有何評價,是否為人民做過好事,這些史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到,武訓不去發動農民起義,而走興學的道路,這本身就是一種反動。調查前毛澤東的這一定調,調查的結論就不難想像了。

《武訓歷史調查記》是根據這次調查的材料由幾個人起草、經毛澤東閱改和加寫而成的,可見,毛澤東對武訓批判的重視程度。「人民日報」也連篇累牘櫝地發表批武訓的系列文章。

武訓被扣上「勞動人民的叛徒、大流氓、大債主兼大地主」的大帽子,說他是「一個流氓起家,尊從反動統治者的意志,以『興學』為進身之階,叛離其本階級,爬上統治階級地位的封建剝削者」,並稱武訓「依靠封建統治的勢力,剝削、敲詐勞動人民的財富,替地主和商人辦成三所學校,這種情形,是合乎封建制度的規律的」。

一個自苦了一輩子,乞討、被雇傭了一輩子,只為興辦義學,終生未婚,死後未留下半文遺產的乞丐,在死去50餘年後,卻突然成為「大地主、大債主、大流氓,封建統治階級的奴才,農民起義的對頭,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幫兇」,遺骸慘遭挫骨揚灰之厄運。

我想起一個類似武訓人生的人——德蘭修女。那麼她又是甚麼樣的人,會被遭挫骨揚灰嗎?

外國的武訓——德蘭修女的故事

德蘭修女自己也是一個窮人,她的生活樸素無華,同時,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為她擁有愛、給予愛、收穫愛。(STR/AFP/Getty Images)
德蘭修女自己也是一個窮人,她的生活樸素無華,同時,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為她擁有愛、給予愛、收穫愛。(STR/AFP/Getty Images)

1997年9月,一位滿面皺紋、瘦弱文靜的修女去世,印度政府為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成千上萬的人冒著傾盆大雨走上街頭,為她的離去而流下悲傷的眼淚。她就是被譽為「活聖人」的德蘭修女。

德蘭出殯那天,就在她的遺體被抬起來那一刻,包括印度總統在內的現場所有人全部雙膝下跪。

德蘭修女的故事

德蘭修女(又譯德蘭修女)原名艾格尼斯‧剛察·博加丘,12歲便立志當修女,19歲得以進入修道院,被正式命名為德蘭修女。德蘭修女18歲就來到印度,此後就再沒有離開。

德蘭修女創辦的慈善機構「仁愛之家」的慈善機構,服務於最貧窮的人,「照料傷殘孤苦之人,並且教育流浪兒童,探望乞丐及其子女,安置被遺棄被驅逐未蒙愛之人」,主要收留一些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住所和治療。仁愛之家在加爾各答有幾個分支,分為:垂死之家;老人之家(照顧需要長期照料但未垂死的老人);兒童之家(照料兒童)。

垂死之家成立於1954年,是德蘭創建的使窮人得到善終的收容之家,是專供垂死者和貧病者的安息之地。德蘭,領著修女們幾乎每天都做著同樣的工作,推著小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兒、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餵他們,溫柔地為他們清洗,包紮,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垂死病人得到修女、醫生、護士、義工的細心照顧,平靜安詳的有尊嚴的離開人世,讓無數被世俗社會拋棄的人,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裏,獲得尊嚴的補償。

在德蘭修女的感召下,數以萬計人參與了她的「慈善傳教士」活動,數以千萬計的人從這個修道會的福利和救援工作中受益。她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印度和孟加拉,但她的足跡遍佈全世界,既包括歐洲、北美、澳洲,也包括非洲、俄羅斯和中國。

德蘭把一切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她從18歲起,直到去世,從來不為自己,而只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她說過一句名 言: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有時你需要做的只是握住他的手,給他一個微笑,聽聽他說的話,這就夠了」。

葬禮和遺產

德蘭修女自己也是一個窮人,她的生活樸素無華,同時,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為她擁有愛、給予愛、收穫愛。

1997年9月,德蘭修女逝世,終年87歲。去世時,她的個人財產只有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和三件粗布莎麗,但卻留下了4,000個修會的修女,超過10萬以上的義工,還有在123個國家中的610個慈善工作者。同年印度政府為她舉行了只有總統和總理才有資格享有的國葬,全國哀悼兩天,總統取消了官方活動,總理親往加爾各答敬獻花圈、發表弔唁演說。來自20多個國家的400多位政府要人參加了她的葬禮,其中包括三位女王與三位總統。

德蘭修女的影響

1979年,德蘭修女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這是1952 年來最沒有爭議的獲獎者。

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當德蘭修女得知此次諾貝爾頒獎大會宴席招待要花7,000美金時,她當即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135人,而這筆錢夠夠15,000人吃一天。」宴會最終被取消了,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40萬瑞幣的捐款。那個令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她將獎金和出席頒獎典禮募集來的錢全部捐給了慈善事業。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能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錢不值。

1991年6月,南斯拉夫內戰爆發,德蘭修女聞訊後奔赴戰場,指責指揮官:戰區裏的婦女兒童都逃不出來,應當馬上停止戰鬥。指揮官無奈地回答道:「修女啊,我想停火,可是對方不停啊!」,德蕾莎修女毫不遲疑地說:「那麼,我只好去了!」交戰雙方一聽說仁慈的德蘭修女在戰區,立刻停火,等她把戰區裏的婦女兒童都帶出去之後,兩方又打起來。

消息傳到聯合國,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加利感慨萬分:「這件事連我也做不到」。此前,聯合國曾幾度調停,始終沒能阻止戰火繼續蔓延,德蘭修女一出現便促使雙方立刻自動停戰,可見她的人格魅力已經超乎尋常。

最受尊重人物

1999年她被美國人民投票選為二十世紀最受尊敬人物榜單之首,排在其後的是馬丁路德金與甘迺迪。她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全美人民心目中的偉人。

德蘭修女去世19年後,2016年9月4日 被封為聖人。

德蘭修女的中國情結

德蘭修女曾多次訪問中國,並謙卑地請求在華開辦慈善機構,照顧中國窮人,卻遭到中國的拒絕。中共官員告訴她:中國沒有窮人。她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世界窮人,無數國家歡迎她,只有中國拒絕她。臨終時,她還有未了之願,她痛苦地說:「我只能無數次流淚為中國窮人禱告。」

中國武訓被批被焚骨辱屍,從此在中共治下再無義丐;外國的德蕾莎修女生前想到中國幫助窮人被拒,從此在中共治下只有中共的紅十字會和郭美美。葉劍英的孫女九十年代第一次坐民航班機,竟然驚呀飛機可以坐這麼多人,原來從小都是跟著爺爺坐專機,而上億的生活在貧困線以來的貧民(甚至小孩上不起學,看不起病),在中共官員的眼中他們根本就不是人,當然也不是窮人了。

中共為何痛恨武訓

德蘭修女和武訓有太多的相似之:都是幼年喪父,未婚,沒有子女和遺產,全部身心都獻給窮人。他們都沒料到,死後多年,遺骨都會成為問題。德蘭修女的遺骨也成為多國爭奪的焦點,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不會被挫骨揚灰,因為,她安葬在印度,一個非共產黨國家。2010年8月27日,是德蘭修女誕辰100周年,德蘭出生地阿爾巴尼亞的政府,希望在其百歲誕辰到來之前,將其遺體運回國內重新安葬。印度方面則表示,「德蘭修女是印度公民,她如今在自己的國土上安息。」

而武訓就沒那麼幸運了,一個清末的義丐,甚至與共產黨都不是處於同一個年代,為何中共對其如此痛恨,在建政初期,百廢待興,百姓渴望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時,花大量的時間來批武訓,毛澤東親自修改報告,甚至連屍骨都不放過,可能就是怕老白姓識字,可以從傳統文化中學到做人的道理,從中共建政以來對知識份子的整肅中不難看到這一點。

武訓遭挫骨揚灰,但前幾年中共又假惺惺地修復武訓祠等,這不過像殺人犯偽裝現場以示清白一樣,中共用其來掩蓋其邪惡本質。

參考資料:

  • 袁晞:《武訓傳批判紀事》 長江文藝出版社

  • 袁鷹:《武訓傳》討論——建國後第一場大批判,炎黃春秋雜誌,2006年第3期

  • 童欣:「千古丐聖武訓」1-4,大紀元網,2014年

  • 維基百科:「武訓傳」

  • 維基百科:德蘭修女

  • 《德蘭修女傳》

  • 「德蘭修女——一個愛的故事」,末枝的博客,2009年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