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一的華山。(shutterstock)
五岳之一的華山。(shutterstock)

「遊仙詩」是中華文壇的一朵奇葩,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 

魏武大帝曹操是史上第一個集中創作遊仙詩之詩人。現存二十餘首曹操之詩詞中就有七篇遊仙詩。曹操瑞應黃星,應運而生,真人下世,修道、養身,其遊仙詩清楚記錄其修煉、體會並所成,將仙家風範留給後人。

至唐代,遊仙詩人中最著名者當數詩仙李白。詩人自稱「謫仙」,因此他遊於仙境猶如重返故地,與仙人相遇猶如故人重逢,甚至如遊子還家,一切是那麼熟悉親切:

〈懷仙歌〉

一鶴東飛過滄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

堯舜之事不足驚,自余囂囂直可輕。

巨鰲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萊頂上行。

其中「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表達出彼此都殷切地思念著對方。他描寫遨遊仙界時,神仙們都格外熱情:

〈飛龍引〉

(其一)

黃帝鑄鼎於荊山,煉丹砂。

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

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彩女顏如花。

飄然揮手凌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

登鸞車,侍軒轅,

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閒,軒轅去時有弓劍,古人傳道留其間。

後宮嬋娟多花顏,乘鸞飛煙亦不還,騎龍攀天造天關。

造天關,聞天語,長雲河車載玉女。

載玉女,過紫皇,

紫皇乃賜白兔所搗之藥方,後天而老凋三光。

下視瑤池見王母,蛾眉蕭颯如秋霜。

當年,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群臣後宮上者七十餘人皆乘龍昇天。詩人飄然從風縱體登鸞車,與軒轅黃帝乘鸞車遨遊青天,樂不可言,多麼愜意!

當年,黃帝與群臣後宮在鼎湖乘龍飛天,剩下一些小吏不能上去,於是都拽住龍髯不放,龍髯都被拔掉墜落下來,黃帝所用之弓也掉了下來。黃帝在百姓仰望之中飛向天庭,那些小吏們只能抱著龍髯和弓大聲呼喊。詩人駕天車、載玉女、遇紫皇,紫皇賜白兔所搗之藥方。紫皇乃世間所傳道家修煉中最高神仙,所以此時詩人越過紫皇所在仙境層次,居高臨下,俯視眾神,包括蛾眉蕭颯之瑤池王母。

〈西上蓮花山〉(〈古風〉其十九)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

邀我登雲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華山仙女(明星)邀詩人同飛太清仙界之中,又遇仙人衛叔卿。回首俯視人間,中原地帶安史叛亂軍橫行,人民遭難,一切一目了然。

〈古風〉(第二十)

昔我遊齊都,登華不注峰。

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

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余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含笑凌倒景,欣然願相從。

詩人遊濟南,登華不注峰遇仙人赤松子,赤松子借白鹿一頭給詩人。詩人「含笑凌倒景,欣然願相從。」與赤松同遊仙境。

〈夢遊天姥吟留別〉作於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意境雄偉,變化莫測,藝術形象多采,表現手法新奇,向來為人傳誦,被視為李白最具代表性的詩作。

這首詩題目一作「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作於出翰林之後。天寶三載,李白被唐玄宗賜金還山。離長安後,在東魯家中居住一時期。後離別家園,又一次踏上漫遊旅途。這首詩即是他告別東魯諸公所作。

此詩所描寫夢遊,並非虛託,是他看到仙境,以夢境寫出。常人認為這是虛幻、夢遊,也就不會太過驚世駭俗。與他「藏」身酒肆一樣,不破常人社會之「迷」罷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古人傳說海外仙境——瀛洲,虛無縹緲,很難尋求;而現實中天姥山在浮雲彩霓中時隱時現,卻可看到。

天姥山臨近剡溪,傳說登山人聽到過仙人天姥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與天臺山相對,李白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遊,他對此處山水非常熟悉。天姥山雖是越東靈秀之地,但相比其它崇山峻嶺如五大名山——五岳,應該遜色多了。可是李白卻在詩中說:「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姥連天,比五岳還更挺拔,有名如天臺山(赤城是天臺山別名),亦不過傾斜著如拜倒在天姥足下一樣。

後人不能理解,為甚麼李白筆下天姥山竟然高過天下聞名之五岳及天臺山!所以只能認為這是李白平生所經歷奇山峻嶺之幻影,是現實中天姥山在李白筆下誇大之影子。但通過修煉達到很高境界後,李白此時所看的天姥山,當是天姥山另外空間顯現,即仙界之顯現,比起人間五岳等山,自然高大無比,殊勝壯觀,並非常人空間所見天姥山。

在月夜清光照射下,李白飛渡過明鏡一般之鏡湖。明月將其身影映照在鏡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剡溪。南北朝大詩人、修煉人謝靈運當年遊天姥山時,曾在剡溪住宿。他穿上謝靈運當年特製木屐,登上謝公曾經攀登之石徑——青雲梯。其後見海日,聞天雞,千岩萬轉,迷花倚石,熊咆龍吟,雲青欲雨,水澹生煙。這裏,李白進一步描寫了另外空間所見,在那裏他穿越時空,並和周圍事、物之另外空間顯現融合在一起。在另外空間裏,一切物體都有其生命體現。世人看層巔、深林、石頭以為沒有生命,但在另外空間,他們都有生命體現形式,他們都和詩人相互溝通。

接下去,詩人寫到「列缺霹靂,丘巒崩摧」,霹靂之中,「洞天石扉,訇然中開」,一個神仙世界突然出現,「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分明是神仙聚會,盛大而熱烈!「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列隊迎接詩人到來。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景色壯麗,異采繽紛!

很多人把這些看作是詩人之夢想、浪漫等等。其實,如前所述,這正是李白修煉有成、位列仙班、神遊天姥,諸神為其接風、展示仙界之真實寫照。李白借用夢遊寫出這些奇境。

另外空間仙境倏忽消失,詩人返回現實空間。即所謂「夢」醒,告誡常人,「古來萬事東流水」。悠悠萬事,皆有因緣,應了悟天機,看破紅塵。當然,詩人「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隨時即行,再訪仙境。

本來詩意到此似乎已盡,可是最後卻又加添兩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明示李白身世如此,仙人邀其修煉,豈能在人世間屈膝權貴!

李白雖然深受玄宗之知遇、厚待,但終為佞臣所嫉,賜金還山。當然其使命亦非陪伴皇帝,終老皇宮。當朝位高權重佞臣在李白眼裏,更是不過如此而已,豈肯折腰屈膝?

李白很多遊仙詩,大都在藉酒醉或藉夢境寫就,都不直接去破常人社會之迷。杜甫懷念李白說:「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不見〉)他已看透李白「佯狂」,藉酒醉揭示真實之苦衷,知道他有不得不如此之理由。其下句更明白說出「世人皆欲殺」,這也不是誇張寫法。可以想見,當時一定有許多人憎恨或妒忌李白。( 因篇幅所限,有刪節 )◇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