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的穆斯林人士聚集在一起舉著「我愛曼城」的標語。(Getty Images)
曼城的穆斯林人士聚集在一起舉著「我愛曼城」的標語。(Getty Images)

去曼城阿爾伯特廣場(Albert Square)守夜前,我專程去商店買了一束鮮花——貨架上的花已經所剩無幾。拎著花,我融入大街上緩緩向前滾動的人流,如此多的人朝同一個方向移動,似乎只有球賽時才會看到的景象。

走到阿爾伯特廣場,那裏已經聚集了好多人。我擠入人群,人們仍在不斷彙集,後來人流逐漸停滯下來,共同望向阿爾伯特廣場的中心——阿爾伯特親王的塑像。

雖然人多到了前胸貼後背、幾乎沒法移動的密度,但卻不感覺悶熱或窒息。相反,卻有一種神清氣爽的體驗,或者,更準確地說,是一種肅穆的氛圍。

這些平日只會擦肩而過的人們,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黃白黑紅都彙集在這個廣場。我正前方的一個女孩在默默流淚,不斷地擦拭。

曼城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但面對這樣的悲劇衝擊,這一千多人的反應卻出奇的一致,大部份都靜靜地站在那裏,咬著嘴唇沉默著——沒有哭天搶地,歇斯底里的悲痛,這種克制的悲慟更真誠,也更震撼。而人們離去的時候也井然有序,沉靜、祥和而沒有任何喧譁與騷亂。

來到放置鮮花的地方,這裏排起了長隊,這些寄託著思念的花束、蠟燭、賀卡甚至是玩具熊被細心地擺放在曼城市政廳正門的旁邊。

曼城公眾為燭光守夜擺放花束。(Getty Images)
曼城公眾為燭光守夜擺放花束。(Getty Images)

寄託著思念的賀卡和玩具熊。(Getty Images)
寄託著思念的賀卡和玩具熊。(Getty Images)

曼城往日喧囂的街道變得異常寧靜,這或許將是一個寧靜的不眠之夜。

不過,這場英國近20年以來最大的悲劇,衝擊的不只是曼城,更是整個英國以至世界。當回歸日常生活之後,英國人依然要面對著6月8日的「大選」和長達兩年之久的「脫歐」歷程。

身在其中的每個人,會如何面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呢?也許,就如同那種貴族精神所展現出的——向自己內心的善良去尋求力量——會是這紛亂與迷茫中的指南針。◇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