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科學家表示,過去1年間北極氣溫創下史上最熱紀錄,異常溫暖的空氣導致冰雪大幅消融,秋天時海平面結冰時間也較往年來得遲。另一份來自歐洲科學家的研究報告顯示,南極東部的巨大冰層可能比長期以來假設的更容易受全球暖化影響,而強風能侵蝕支撐冰層的冰棚。
北極冰雪留不住來不了
全球61位科學家在同儕評估《2016北極年度報告》後得出令人擔憂的結論。最新報告由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發佈,涵蓋2015年10月到2016年9月間的北極「年均氣溫達有觀測記錄以來最高」。
北極年均氣溫比1900年高3.5攝氏度,而2016年8月盛夏時節,巴倫支海、楚科奇及格陵蘭東西岸外海的海平面溫度比1982~2010年平均溫度高出5攝氏度。報告說:「2016年秋天海平面空前遲結冰,與空氣及海平面溫度前所未見的溫暖不無關係……北極海冰在2016年10月中到11月底的最低量,創1979年有衛星記錄以來最低。」
NOAA北極研究計劃負責人傑里米.馬西斯說:「我們很少看到北極出現比今年更清楚、更強烈或更明顯的持續暖化訊號,以及其對環境的連鎖效應。」近半北極海冰1985年時還是「萬年老冰」,但現在只有22%是多年冰,其它都是才形成1年的新冰。
地球今年預料創下現代史上的最熱紀錄,而北極暖化速度又是地球其它地區的2倍以上。氣候科學家表示,氣溫升高的原因包括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吸熱氣體釋放到大氣中,以及年中即已停止,但使暖化加劇的厄爾尼諾海洋暖化趨勢。
南極受暖化衝擊超預期
在地球的另一邊,南極的冰若融化,足以使全球海平面升高幾十米,改變世界版圖。但要了解這整個區域的動態,包括面積較小的南極西部冰層相當困難。直到現在,科學家一直將焦點放在南極西部的威脅上。
最新研究顯示,千百年來氣候變遷可能都是導致西部冰層大片碎裂的原因。相較之下,南極東部的冰層要穩定許多,面積甚至持續增加。科學家認為,那裏如懸崖峭壁般陡峭的漂浮冰棚橫跨陸地和海洋,固定在原處,避免內陸冰塊滑入海中。
但博杜安國王冰棚上神秘的冰窟窿,促使荷蘭、比利時和德國的研究團隊挑戰這個假設。荷蘭烏德勒支大學研究人員、研究報告首席作者簡.勒納茨說:「我們的研究顯示南極東部也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報告刊登在《自然氣候變遷》期刊上。
有些研究報告將冰窟窿的形成歸因於隕石衝擊,但當勒納茨及其團隊1月抵達南極時,發現冰窟窿有其它成因。結合氣候模型、衛星資料和現場測量得到的結論是,攜帶暖空氣的強風將反射率高的白雪吹走;顏色較深的雪吸收陽光,而非反射回空中。
不過,冰層因氣候變遷受到的最大衝擊仍是海水升溫,侵蝕冰層下部。◇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