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大千世界的文字投影,是人探索生命的眼睛,乘著閱讀翱翔就能優遊廣闊的天空。

我自小是一個粗枝大葉的人。母親常告誡我:「小馬虎、大不幸。」也常提起外祖母告訴她的故事。日本時代,我們家在山上曾經有大片的麻竹林。每年筍子的盛產季節,全家都會到山上筍寮住,將竹筍收割、煮熟、發酵、曝曬製成筍乾後變賣。

筍寮附近有一家人在燒製石灰,他們將石灰岩用火焚燒後,變成石灰粉出售。有一次,在完成石灰燒製工作幾天後,那戶人家的兒子以為石灰窯已經完全冷卻,就跳到石灰堆上玩耍。誰知道,燒過的石灰十分鬆軟,他瞬間跌落窯坑全身燙傷。「小馬虎、大不幸啊!」母親語重心長地說。但是,年紀尚小的我並未發覺這是自己的缺點。

父親對我的個性也常常搖頭嘆息。他常說:「做事要謹慎,要三思而後行。」他也常提起自己在雲南吃過橋米線的經歷。他說,過橋米線是雲南省著名小吃,米線湯上除了雞油,還配上辣椒油、芝麻油,一層厚厚的油封住了熱騰騰的湯。外地人看到湯麵沒有冒煙以為一點也不燙,大口喝下後雖然立刻吐出來,卻燙傷了嘴巴。「任何小事都要謹慎啊!」父親憂心地說。當時的我仍然認為這不是甚麼大不了的,所以依然故我。

等到我上高中時,讀到國文課本中方孝孺的《指喻》一文,開始思考輕忽大意的問題。文中舉了鄭仲辨拇指長疹的故事。一天,他左手拇指長疹,可是他並不擔心。三天後卻痛得像針刺一樣,他害怕了求醫診治。醫生說,這病症狀在指頭卻會危害性命。發病時一天就可治好;三天後要十多天才能治好;如今非得三個月無法治癒了。文中方孝孺說:「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小小的疏忽都會成為遺憾。這時,我開始思考自己的個性,但沒有認真想改變。

直到我閱讀了李洪志先生著作《精進要旨》〈聖者〉一文中的「懷大志而拘小節」後,我開始改變自己這種個性。在我改變輕忽大意個性的過程中,閱讀和聽故事都很重要。在閱讀時,文章要傳達的道理就是主旨,有些主旨在題目、文章中的經典佳句或是第一段、最後一段中。而有些文章並沒有明確寫出主旨,那就要讀者自己從文章中推論。

故事同樣蘊含主旨與道理。在為孩子說故事時,營造故事的戲劇張力、討論和明白闡述都可以讓孩子知道故事的道理。所以說故事時必須掌握說的節奏,有時候停頓可以讓孩子有時間思考故事。而對故事的討論,例如,主角如何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時,主角的感覺、情緒、想法等,也可以讓孩子了解故事的道理。

說故事是孩子學習閱讀的準備,更是讓孩子自我探索更加理性的重要方法。如果能多給孩子說故事,孩子將會有更多的資源去理解事物中蘊含的道理。◇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