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亨利‧P‧斯塔普(Henry P. Stapp)教授是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曾與量子力學的奠基人進行合作。在近年研究中,他不是致力證明靈魂存在,而是指出靈魂的存在符合物理學定律。
斯塔普認為,相信靈魂存在並不是不科學。這裏所說的「靈魂」是指獨立於大腦和人體其它部份、可超越死亡而存在的人的精神。在題為「當代物理學理論與靈魂不死的兼容性」(Compatibility of Contemporary Physical Theory With Personality Survival,暫譯)的論文中,他寫道:「基於『死後生命與物理學法則不兼容』而對靈魂不死提出強烈質疑,這是沒有根據的做法。」
斯塔普的研究中運用量子力學創始人尼爾斯‧玻爾和維爾納‧海森堡提出的「哥本哈根詮釋」。即使是玻爾和海森堡,在量子力學原理的問題上也存在分歧,而科學家們的理解從那時開始就未獲統一。斯塔普有關哥本哈根詮釋的論文很有影響力,論文寫於20世紀70年代,海森堡本人為其加了一個附錄。
斯塔普這樣表述自己的立場:「在我對正統量子力學的描述(或概括)中,還未曾對靈魂存在的跡象作出任何暗示。」
為何量子理論提示 「死後有生」
斯塔普解釋說,量子理論奠基人要科學家將世界切成上下兩個層面——經驗範疇內的宏觀系統和微觀的量子系統。在宏觀系統中,經典數學可以描述我們經驗範圍內的物理過程;而在微觀系統中,量子數學所描述的領域則具有物理上的不確定性。如他所寫:「對觀者可見屬性的經典描述是按常理推論的,而切面以下的體系與之是不相匹配的。」
那麼科學家如何觀察肉眼不可見的世界呢?他們選擇量子系統的特殊屬性,並用設備查看它們對「切面以上」物理過程發生的影響。
此間,實驗者的選擇發揮著關鍵作用。研究證明,當使用量子系統工作時,觀察者的選擇會影響到切面之上的表現。量子理論將客觀物理世界與主觀經驗連結起來,引領我們走出心物的二元對立。根據斯塔普的解釋,量子理論為心靈創造一個「致果」的可能,即一個心靈可影響物質與大腦的機制。
手杖效應
斯塔普引用玻爾的比喻來描述科學家與其實驗結果之間的互動關係。玻爾曾寫道:「當在一個黑暗房間中用一根手杖來摸索方向時,每一個人都曾體驗到這種感受。當手杖鬆鬆地被握住時,我們的觸覺認為它是一個外界客體。但是,當手杖緊緊地被握住時,它就不是外界物體,就成了人的觸覺一部份,人用它來探索其它看不見的地方。」(《尼爾斯‧玻爾哲學文選》)
換句話說,身體與心靈以動態的方式相連結。就心腦關係而言,似乎觀察者可以鎖定一種大腦活動(不然它會轉瞬即逝),這種選擇就如同科學家要決定自己研究量子系統的哪些特性。
斯塔普寫道,心靈和大腦相互獨立,同時又因物理定律而相關聯,量子理論對此的解釋「是一個值得歡迎的啟示」。「它解決了困擾了科學和哲學數百年的問題,體現了科學研究所規定的前提:大腦是等同於心,還是與心靈保持動態獨立。」
斯塔普表示,死者的靈魂可和在世的人相連,所謂「靈魂附身」,這並不違背物理學定律,也不要求正統理論作出任何基礎性的改動。
經典物理理論只能逃避問題,而經典物理學家只會將「直覺」抹黑為混亂意識的產物。相反,意識對身體產生的效應,科學應視之為需要在動態系統中解答的物理問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