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最近一年,本港民主運動有多個政治組織崛起,大多有意在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中競逐。年輕一代有參政熱情是大好事;民主運動正在面對世代交替也是預期中事。不過,立法會地區直選採取多議席單票制,如果民主運動候選人數目過多,票源分散,很可能影響成績。

戴耀廷的「雷動計劃」正是在面對這樣挑戰的背景下提出來的。計劃的主旨是透過初選及民意調查等方法,鼓勵支持民主運動的選民作策略性的投票,以同樣的選票去爭取更多的議席。

計劃的主旨受到普遍的支持,但是亦有不少人對計劃的可行性提出疑問。「雷動計劃」吸引廣泛的注意因為它提供了希望,在我們要贏的訴求下,計劃採取攻勢,而不是守勢,純粹保住立法會內的超逾三分之一議席。

疑問自然不少。每一位有意參選者總希望能有機會參與競逐,每一個政黨總希望能爭取更多議席,為大局著想而願意犧牲可能太理想化。其次是時間有限,要在6月前達成有關部署的共識並開始有效落實計劃可能要求太高。

具體執行計劃所須的資源自是一大挑戰。初步估算,就五位候選人參與「超級區議會」議席的初選可能要125萬元,即每位候選人分25萬元。對一些候選人而言,這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民主動力作為泛民政黨的一個溝通平台,對「雷動計劃」樂觀其成,但並無具體的立場。它的工作是安排和促成有關的討論。參與民力動力區議會候選人協調機制的泛民政黨和人民力量同意在立法會選舉中互不攻擊,而且會定期聚會,交換意見,避免誤會,在這個基礎上探討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個人估計支持民主運動的選民仍然會維持在55%左右;如果投票率能拉高,上述的支持率可望能再提升一點。上屆立法會的投票率為53%;以去年底的區議會選舉為例,9月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希望能推高至58%左右。

支持民主運動的選民很可能分為兩個板塊。年紀在40歲以上,教育水平較高的中產選民大概仍然傾向支持民主、公民、工黨和民協4個組織;這個板塊的選民可望能維持在30%左右。

激進民主派的選民應該能擴展至25%,但起碼有5個以上的組織爭奪這個板塊的選票,包括人民力量、社民連、黃毓民領軍的團體、香港眾志、年輕新政及其他傘年組織、周永康等前學聯負責人以及一些獨立候選人。2個板塊均爭持激烈。

作為理性的選民,我們要求候選人回答如下兩個問題:如何能向特區政府施加更大的壓力?如何能更有效地保護市民的基本政治權利?◇

鄭宇碩
退休前任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及當代中國研究計劃統籌人,曾擔任中央政策組顧問。已出版的中、英文專著分別有三十多種。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