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到野外時便容易發現毒蛇的蹤跡,因此對毒蛇的認識千萬不可忽視,以免危及身體健康。

定義

台灣毒蛇大致依其傷害機制可分為下列三種:

出血性毒蛇:龜殼花、青竹絲、百步蛇(毒性最強)。

神經性毒蛇:雨傘節、眼鏡蛇。

混合性毒蛇:鎖鏈蛇。

臨床表現

出血性毒蛇主要以肢體腫脹為主,此外會出現水泡,偶有血泡,致死率極低。應注意肢體腫脹引起的腔室症候群(局部血流不好而造成附近組織壞死)。百步蛇的臨床表現則要加上出血性傾向,可見血小板下降,凝血時間延長。

神經性毒蛇以神經麻痺為主要症狀,病人會出現眼瞼下垂、流口水、肢體無力等表現,病人會因橫膈膜、呼吸肌麻痺而造成呼吸衰竭而死。此外,眼鏡蛇在咬傷處會造成局部組織的壞死及損傷。

其它鎖鏈蛇則是除了以上表現之外,還會造成急性腎衰竭。

要怎麼預防才好?

1. 不要抓蛇或逗蛇玩。

2. 在毒蛇出沒地區活動,最好穿皮靴或厚長褲,不要赤腳或只穿拖鞋。

3. 在尚未看仔細、確認有沒有蛇之前,不要空手伸入中空的樹叢、濃密的雜草堆或翻動石塊。

4. 跨過石塊或木頭等物,應注意防備另一側可能有毒蛇棲息。

5. 露營時應選擇空曠而乾燥的地區,避免紮營於雜物堆附近,晚上應升起營火或火炬於營帳周圍,尤其是夏天的夜晚。

6. 大部份毒蛇都是游泳高手;在毒蛇常出沒地區,不要涉水或游泳,以防被水中毒蛇咬傷。

7. 蛇類喜歡棲息的地方如:草堆、石縫、枯木、竹林、陰溼處、溪邊等,經過時應特別注意。

文/轉載自《衛教週報》◇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