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

卻說王氏數日前剛做一個夢,夢中有一匹白馬異常神俊,白馬來到她的餅店,把所有的餅都吃光了,王氏急了,拿麵杖趕馬,不知不覺中騎到了馬背上,那馬嘶叫一聲,化作火龍,飛天而去,王氏連著數日思量此夢,卻不知其所以然。這日,接到舅舅王公的書信,說到介紹一個姓馬的客人過來。馬周到達時恰好身穿白衣,引得王氏驚異不已,於是她暫時讓馬周住下,一日三餐供給很周到,一直沒有怠慢過,而馬周也是毫不在意,好像理所當然一樣。

然而市井中有幾個閒散者,因王氏是個孀居俏佳人,時常會到餅店裏說些不三不四挑逗的話,但王氏從未逢迎回應,所以這些人也很敬重王氏。但現在眾人看到店裏多了一個外來的單身男人,自然會有閒話。王氏和馬周商量,自己寡婦門前,人言可畏,問馬周有沒有更好的去處可以去投奔,馬周說他願意為人擔任幕僚或門客,但他在長安實在不認識甚麼人,沒有門路。

說來也巧,那天常中郎的管家又來買餅,王氏心想常何雖然是武將,但可能也需要文人幫襯,就問管家:「我有一個遠親馬秀才,飽讀詩書,要找個去處,不知道你家老爺用不用人?」管家一口答應下來,原來當時長安附近大旱,太宗皇帝要求五品以上官員都要直言政務,查找得失,為國家出謀獻策,為皇帝解憂。常中郎雖是武將,也被要求提交奏摺,他正要尋訪有才學之士來幫忙撰寫文章,恰好王氏推薦馬周,正是打瞌睡有人遞枕頭,常何聽得管家稟報大喜,立刻派車馬來接馬周,又見馬周儀表堂堂,更是高興地設宴款待他,於是馬周就留在了常何府上。

第二天,常何親自拿著黃金、彩絹作為見面禮,來與馬周商議皇上聖旨要求百官建言之事,馬周當即揮毫提出二十條建言,常何看後,歎服不已,連夜抄寫工整,隔日早朝進呈御覽,太宗皇帝邊看邊點頭,並不時微笑看常何一眼,認為他所獻國策超過所有大臣,就對常何說:「二十條國策條條朕符合意,常何你怎麼會有這樣的見識呢?」常何回稟皇帝,表示建言是家中門客馬周所為,於是太宗傳旨宣召馬周,因馬周酒後酣睡不醒,使者叫不起來,太宗連下三道旨意催促他,可見太宗皇帝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愛惜人才之意啊!最後還是常何親自回家,用冷水潑面才將馬周喚醒。

馬周拜見太宗皇帝後,應答如流,太宗大喜,即日拜為監察御史,加封給事中,可以監察百官,並可出入宮廷,常侍太宗左右,當晚太宗與馬周談至深夜。馬周辭別太宗後,回到常何家感謝他的舉薦之恩,兩人又把酒言歡。因馬周已是官身,常何不敢留住,欲將馬周送回王氏家,馬周只好說明,其實他和王氏兩人並無親屬關係,只是借住。因馬周並無妻小,常何想起袁天罡說過,王氏有一品夫人的相貌,就想為兩人做媒,馬周心感王氏慇勤照顧之情,連連感謝,當晚馬周仍在常何家歇息。

李靖、徐世勣、柴紹、李道宗出兵征剿東突厥,太宗命馬周獻平虜之策,馬周在朝會上口若懸河,分析利弊,句句深合太宗心意,於是加封其侍御史頭銜,擔任朝散大夫之職,而常何因舉薦賢能,贈絹百匹。散朝後,常何立即到餅店來見王氏,王氏以為中郎將常何要強娶她,閉門不出。常何讓鄰人傳話,現在馬周已經是大官了,他是為馬周求親,王氏憶起白馬化龍之夢,思量這是天賜姻緣,就答應了。常何將御賜的絹匹作為聘禮,直接替馬周定下姻緣,兩人擇日成婚,百官來賀,此處不表。

此後馬周盡心輔助,太宗皇帝對他言無不聽、諫無不從,君臣相合,古來稀有,他的官職也一路高昇,從監察御史到中書舍人,再到後來的諫議大夫、太子右庶子,再擔任吏部尚書加銀青光祿大夫,專門管理天下官員和人事任免,王氏也被封為一品誥命夫人。

新豐店主王公,聽說馬周榮登富貴,特地來到長安,先去看望外甥女王氏,發現餅店已搬遷,一打聽原來王氏寡居,已嫁給馬尚書,更是喜上加囍,尋到尚書府與馬周夫婦見面,居住月餘辭行歸家,馬周拿出千金相贈,王公堅辭不收,馬周說:「壁上詩句猶在,千金一飯,豈能忘乎。」王公只好收下,這正是種瓜得瓜、施恩報恩的佳話。

再說,刺史達奚任期滿了,回長安等候吏部安排新職,聽到馬周擔任吏部尚書,心中憂慮,彷徨不敢到吏部報到。馬周聽聞此事再三邀請相見,剛一見面,達奚就拜倒稱自己有眼不識泰山,請求寬恕,馬周趕緊扶他起來說:「刺史教訓狂生,本就是分內職責;嗜酒癲狂,是馬周的過錯,可不是刺史大人的過錯。」馬周還根據達奚為官謹慎負責的特點,推薦他為京兆尹,長安上下官員看到馬周度量如此寬宏,無不敬服。

馬周在任時,貞觀之治盛世初顯,長安城十分繁華,街上人車如織致交通堵塞,馬周要求所有宮門城門均遵循「入由左,出由右」的規則,後世慢慢演變為道路上右側通行;太宗皇帝欲恢復世襲分封制,即裂土分地以封宗室功臣,馬周旁徵博引指出世襲分封實乃為後世子孫留下滅亡之隱患,對於宗室子弟,給予適當待遇即可,如有才行,則隨器授職,這才是萬全之策,被太宗皇帝採納。

當時朝廷重視京官,不稱職的才外放為地方官,馬周指出「理天下者,以人為本。欲令百姓安樂,唯在刺史、縣令」,進而說「今獨重內官,縣令、刺史頗輕其選」,太宗皇帝從善如流,加強了地方官員的選拔制度,其思路影響到後世千年的官員選拔派任。

馬周所寫的奏章不像其他人那樣文章慷慨激昂、辭藻華麗,而是詞語懇切、直指核心,切合情理,可解決實際問題,處理政務精細周密。太宗皇帝甚為欣賞,常常要與馬周討論國事。太宗曾對皇后表示「暫不見周,即思之」,馬周對貞觀之治的形成和延續發揮了積極作用。

某日,有仙降臨其室,告訴馬周應該「功成身退,已經完成太上的命令了」,於是馬周第二天就顯現病業的症狀,太宗皇帝知道後,就在皇帝避暑的翠微宮為馬周修建宅院,供他養病居住,派遣去診病的名醫和使者絡繹不絕,太宗皇帝常常令人送御膳給他,親自為他調藥,又讓皇太子親自前去探病。馬周在病重時,派人要回了他給皇帝提交的奏章和書函,親手燒掉,他說,「春秋時的管仲、晏嬰經常數落國君的過錯,顯得自己很偉大,還讓史官都記錄下來,讓自己千古留名。這樣的事我是不做的。」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馬周去世,終年四十八歲。唐太宗為他舉哀,追贈幽州都督,諡曰忠公,陪葬昭陵。馬周亡故後,唐太宗非常想念他,曾要方士施術求得顯現他的身影。唐高宗繼位後,追贈其尚書右僕射、高唐縣公。垂拱年間,配享高宗廟庭。唐太宗評價馬周是「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是很恰如其分的。#

參考資料:
《太平廣記 神仙十九》
《喻世明言》
《舊唐書/卷74》
《新唐書/卷098》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