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無界之涯」通過「大海的時代」「不期而遇」「多元面貌」等三個單元,共展出169件輿圖、羅盤、流通的銀幣、大量沉船出水的貿易瓷,以及故宮典藏書畫、文獻等不同領域的文物,除了故宮北院的91件珍藏之外,另有78件文物向國內外其它館所借展。

這是至今故宮歷來最大規模的館際借件,包括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荷蘭國家博物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等國際博物館,以及台灣國內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文化部文資局、基隆市文化局、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及水下考古學暨水下文化資產研究中心、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宜蘭縣文化局、奇美博物館等12家國內外館所,以多元面貌展現16世紀大航海時代東西藝術、知識與文化交流的豐富內涵。

故宮院長蕭宗煌表示,16世紀是一個充滿變動的時代,也是一個被歷史學家稱作「發現時代」「探索時代」,或是「海權時代」的階段。當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作為海上強權,積極尋找航向東方亞洲的路線,不僅突破陸地的阻隔,也穿越東、西方人群往來的界限。

《最新太平洋圖》/1589年,(現為台灣歷史博物館史博典藏)是目前所見最早以太平洋為主題的印刷地圖,畫面右側為美洲,左側為東亞海域,中間是太平洋。右下方有一艘克拉克帆船,由天使領航,正是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環球航行船隊成員之一的維多里亞號(Victoria)。(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最新太平洋圖》/1589年,(現為台灣歷史博物館史博典藏)是目前所見最早以太平洋為主題的印刷地圖,畫面右側為美洲,左側為東亞海域,中間是太平洋。右下方有一艘克拉克帆船,由天使領航,正是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環球航行船隊成員之一的維多里亞號(Victoria)。(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總策展人、故宮副院長余佩瑾表示,展覽通過16至17世紀上半葉,西班牙、葡萄牙與荷蘭三大海上探險船隊的航行路線,串連起歐洲、美洲與亞洲三大洲之間「大交換」時代的物件與故事;而相對於16世紀的明朝,從明穆宗開放海禁後,開始進入世界貿易體系,蘇州文化圈也參與東亞文化圈的交流網絡;與此同時,台灣也通過考古出土實物,讓世人看到台灣的關鍵角色與重要定位。

故宮表示,本展除了展出重要海洋文獻明代張燮《東西洋考》、約1560年代《海圖》、明代仇英《水仙蠟梅圖》、明末清初《安平壺》等珍貴院藏品,還包括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明萬曆年間《漳州窯五彩羅經帆船紋盤》、荷蘭國家博物館藏《青花翼龍形軍持》、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藏明代天啟年間《五彩網眼魚藻紋盤》等等。

精選展件

《東西洋考》/1617年/明 張燮/清乾隆間文淵閣四庫全書寫本長/台灣立故宮博物院 國寶

明代重要海洋文獻《東西洋考》。(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明代重要海洋文獻《東西洋考》。(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東西洋考》是明代重要海洋文獻,成書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作者張燮,福建龍溪人,自署「海濱逸史」。書中依照明朝人於海上導航用的「海道針經」,將各成片段之舊針經融成一體,再增益當代史事,為至十七世紀前期中國東南地區對於所接觸的海外諸國及貿易往來情況之總括要著。書中所列諸國,分為西洋十五國、東洋七國,另有日本及紅毛番別列為《外紀考》。

青花翼龍形軍持/約 1575─1600年/荷蘭國家博物館

《青花翼龍形軍持》。(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青花翼龍形軍持》。(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軍持是梵語音譯,即淨瓶,明清時期多為外銷出口東南亞的貿易商品。《青花翼龍形軍持》為盤口瓶,細長頸,頸呈觚形、橢圓腹、平底,器身作曲線昂首龍形。口至頸由上而下依序裝飾環狀三角形幾何紋、纏枝花紋、雲間開光內填鎖子紋以及倒蕉葉紋共四層。左右肩部繪有翼龍展開的雙翅,腹部繪有波濤紋,背部露出翼龍之鱗片。

《漳州窯五彩羅經帆船紋盤》/1573─1620年明萬曆/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

《漳州窯五彩羅經帆船紋盤》。(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漳州窯五彩羅經帆船紋盤》。(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的《漳州窯五彩羅經帆船紋盤》,盤面紋樣由釉上樊紅和孔雀藍彩繪製完成。盤心「天下一」的字銘,具有天下定於一個方向的含意,外繞另外的雙圈字銘。其中內圈書北斗九星,外圈則由天干、地支和易經卦象組成。盤面還飾有帆船、海魚、波濤、山脈和星座圖案,可視為海上航行的備用羅盤。

《水仙蠟梅》/16 世紀/明 仇英/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明 仇英《水仙蠟梅》。(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明 仇英《水仙蠟梅》。(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水仙蠟梅》作者仇英(約 1494─1552年),江蘇太倉人,善作山水、人物、鳥獸、花卉、界畫。本幅構思佳妙,繪寒冬中水仙並立,上有蠟梅翩然探入,既指涉香草象徵君子的傳統,又兼具歲朝意涵。花卉造形精準,姿態高雅,氣韻清新。諸如此類刻畫精緻、既明艷又古雅、工而不俗的風格,使仇英成為十六世紀蘇州地區最著名的職業畫家。

《日本菊蒔繪扇形盒》/17─18 世紀/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日本菊蒔繪扇形盒》。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日本菊蒔繪扇形盒》。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日本菊蒔繪扇形盒》為展出的兩件扇形盒,其中之一。盒面模仿摺扇扇面,除了清晰可辨的扇骨之外,亦製成波浪狀曲面﹔並裝飾山水亭閣景致。至於盒身,則分隔成上下兩層,分置兩件小玉器。第二件扇形盒,扇骨之外的扇面,保持平整,以高蒔繪技法繪製微凸器表的菊花和桔梗。盒內同樣貯藏一件玉器。

《五彩網眼魚藻紋盤》/1621─1627年 明朝天啟/景德鎮窯 天啟赤繪/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

《五彩網眼魚藻紋盤》。(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五彩網眼魚藻紋盤》。(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五彩網眼魚藻紋盤》為製造於明朝天啟年間的「古染付」。天啟年間的陶瓷五彩裝飾技法在日本稱為「南京赤繪」或「天啟赤繪」,大受日本歡迎。古染付與天啟赤繪的圖案成為日本十七世紀最早的瓷器──有田瓷器的範本,同時強烈影響後世的瓷器。

本展品盤面布滿青花網眼,盤子中間有一條同樣以藍色顏料繪製的青花小魚,四周則是三條以赤繪為主的彩繪魚兒,與赤繪、綠彩所構成的三條水草交錯排列。畫工巧妙捕捉「網與魚」的對比意象,為觀者帶來魚兒究竟是深陷網中還是逃出魚網的想像空間。

「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特展

展覽日期:2023/11/23〜2024/02/18

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105、107陳列室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