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聖士提反書院120周年,學校特別在11月4日和5日舉行開放日,公眾得以進入參觀。學校僅在特殊日子舉辦開放日,上一次開放日在2013年的110周年紀念日。聖士提反書院是一所基督教直資寄宿男女中學。

聖士提反書院創校於1903年,為華人子弟提供英文教育,原本位於般咸道,1930年獲撥地遷至赤柱東頭灣道22號。書院大樓於201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該大樓建於1930年,不但是本港現存仍提供寄宿服務的校舍建築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幢,亦見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校內設有文物館,展出二戰時期的物品。

學校文物館展出1941年陳中委將軍率領軍隊舊照。(劉永康提供)
學校文物館展出1941年陳中委將軍率領軍隊舊照。(劉永康提供)

學校文物館展出英國旗,該旗從印尼轉送過來。(劉永康提供)
學校文物館展出英國旗,該旗從印尼轉送過來。(劉永康提供)

學校文物館展出中華民國大總統送給聖士提反書院的牌匾。(劉永康提供)
學校文物館展出中華民國大總統送給聖士提反書院的牌匾。(劉永康提供)

歷史上的「聖士提反書院大屠殺」發生在1941年的聖誕節,當時當時書院內有逾百名傷者、多名海外留學生、護士及教職員,日軍在書院殘酷殺害多名守軍傷兵、護理人員和教職員。香港淪陷之後,書院連同鄰近的赤柱監獄,被改成拘留營,最高峰時曾拘禁近千名戰俘,是香港現存唯一的拘留營遺址。學校小教堂內的彩色玻璃亦描繪了當年拘留營內的苦況。

見證二戰歷史的1944年戰俘郵件。(劉永康提供)
見證二戰歷史的1944年戰俘郵件。(劉永康提供)

根據古物古蹟辦事處網站描述,書院大樓呈「H」形,包括東、西兩翼,由中座連接起來,具晚期過渡時期的工藝美術運動風格特色,同時受現代主義風格影響。大樓的粗灰批盪、寬闊懸挑的屋簷、拱形門窗和拱形迴廊均是典型的工藝美術風格建築特色。

馬田宿舍、第八座教職員宿舍(前身是實驗室)和5間Bungalow平房(包括用作校長宿舍的2號屋)皆在1931年落成,同為二級歷史建築。聖士提反書院內的小教堂,於1950年建成,是三級歷史建築。◇

聖士提反書院內的小教堂,於1950年建成,是三級歷史建築。(劉永康提供)
聖士提反書院內的小教堂,於1950年建成,是三級歷史建築。(劉永康提供)

聖士提反書院內的小教堂內景。(劉永康提供)
聖士提反書院內的小教堂內景。(劉永康提供)

第八座教職員宿舍在1931年落成,為二級歷史建築。(劉永康提供)
第八座教職員宿舍在1931年落成,為二級歷史建築。(劉永康提供)

馬田宿舍路的路牌。(劉永康提供)
馬田宿舍路的路牌。(劉永康提供)

攝影師簡介:

劉永康(阿康)是一位攝影人,自1994年開始攝影之旅,專長於香港的紀實、街頭和廢墟攝影,以「老香港」為主題。他的作品經常捕捉香港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會動態。創辦攝影專頁「Hong PICs - 康港劉影」,著有廢墟攝影集《The Faded Glory》。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