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有逾55萬人,屬獨居長者及雙老家庭構成的「長者戶」。有團體與中大合作,以疫情為背景,透過調查問卷了解長者戶的需要。調查發現,雖然長者戶成員使用智能電話比例上升至約九成,但是逾九成受訪長者在使用智能電話感到不同程度的困難。

調查由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協)、香港老人權益聯盟(老權)與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合作,於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與162位基層長者戶訪談。調查結果今日(20日)公布。

疫情期間,長者中心及其它社署資助服務單位只維持有限度服務,有過半(53.7%)受訪者表示,在使用長者中心設施遇到較大甚至嚴重影響。另外,逾七成受訪者疫下參與娛樂活動及參與聚會方面受到較大或嚴重影響,僅15.1%受訪長者表示與子女經常聯絡,僅8%人表示子女經常提供情感支援,多達35%受訪者更表示子女没有提供情感支援。

研究團體指,即使在疫情下,獨居及雙老長者亦未能得到子女的適切支援,加上過去長期的社交隔離措施下,長者或已與原有的社區服務斷連,失去定期前住長者中心的習慣,逐漸變得隱蔽。

越感覺用智能電話困難 長者越感到孤獨

政府近年逐步數碼化各項服務。調查發現,雖然長者戶成員使用智能電話比例上升至約九成,但是逾九成受訪長者在使用智能電話感到不同程度的困難,近半表示有較多或非常困難。57.6%受訪者表示使用防疫軟件時感較多或非常困難。研究更發現,越感覺使用智能電話困難的長者,越感到孤獨,情緒狀況亦越差,可見數碼隔閡可影響長者的精神健康。研究團體擔心,隨著未來更多公共服務數碼化後,若無有效措施促進數碼共融,長者戶將持續被社會邊緣化及變得隱蔽。

另外,調查又發行,基層長者戶醫療需要似乎較一般長者更高,調查發現,基層長者戶患有慢性病的比例為85.2%;36.4%長者戶自評健康欠佳。在疫情期間,有逾1/3受訪者表示在獲得疫苗接種的資訊非常困難或較多困難,42.6%受訪者更指在預約指定門診等支援上感到非常困難或較多困難。

研究團體建議政府於各區設立「長者社區保姆」,出資聘用鄰舍中經過合適訓練且有照顧經驗的婦女或社區人士,定期關懷及支援有需要的長者,以加強對體弱獨居及雙老家庭的支援;以及於長者中心增聘恆常數碼大使,為長者提供個人化指導,長遠而言則需研究及制定數碼共融政策,促進多方面合作協助弱勢長者過渡數碼年代。團隊又建議醫管局提升門診服務的可達性及全面性,例如提供更彈性的預約方式及時間,為長者提供有連慣性的家庭醫生服務。@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