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論者認為,近期在全球非常賣座的荷里活電影《芭比》滲有靈知派的思想。要回應這個說法,我們首先要解釋甚麼是「靈知主義」。

靈知主義(Gnosticism)又稱,靈智主義、諾斯底主義。從字源學角度看,它的字根是希臘語Gnosis(諾斯底),意思是「知識」。問題是,知識有不同種類,究竟Gnosis是指哪種智識?

原來古希臘哲學家將「知識」分成三類:(一)Doxa : 指傳承得來,而非靠自己理性或經驗取得的知識。有點接近佛家所說的「聲聞」;(二)Episteme:指透過理性、邏輯取得的知識(英文哲學術語Epistemology「認識論」即源於這個字);(三)Gnosis:指透過個人經驗取得的知識。

照理,透過個人經驗得到的知識並不是壞事,為甚麼中世紀羅馬教廷視「靈知主義」為異端、洪水猛獸?原因是靈知派思想嚴重牴觸羅馬教廷教義。

我們現在知道靈知派的思想,主要來自兩個途經:(一)中世紀神學家對靈知派的攻擊和批評。用今天的角度看,這些批評和攻擊都帶有嚴重偏見,因此不能照單全收;(二)幸好在1945年,考古學家在埃及發掘出一批古代文獻,原來就是公元一至四世紀間的靈知派原始文獻。歷史學家因此能夠窺探靈知主義的原貌。

很明顯,這些原始文獻對於《聖經》有完全不同的解讀,特別認為在這個宇宙的造物主之外,還有更高的神,而祂不是物質性的。靈知派認為,物質世界充滿罪惡,要取得救贖必須完全脫離物質世界。

不過,最重要的疑問是:為甚麼充滿物質主義的美國荷里活會與靈知主義扯上關係?原因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新一代的電影工作者,如編劇導演等都開始接受了主流以外的「異端」,以滋潤他們的創作靈感。

更重要的是,靈知主義竟然與最新的科技發展接軌,經典的例子是《廿二世紀殺人網絡》(The Matrix)。電影中控制人類思想和身體的超級電腦,如果從靈知派角度,正是物質世界造物者的比喻,人類要得到救贖,就要脫離這個超級電腦的控制。

至於《芭比》,用同樣的角度解讀,電影中的玩具娃娃就是人類的寫照,而玩具的生產商正是造物者的比喻。芭比要成為真正的人類,就要脫離造物者的控制。

不管你同不同意靈知主義,但荷里活電影潛移默化,身為觀眾必須要知道創作者背後的意識形態企圖,才能批判性地接受這些作品的訊息。◇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