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騙案愈見猖獗。保安局今日(21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質詢時指,過去5年涉及騙案的被捕人數,共超過1.2萬人。當中,警方、金管局、廉署及海關成立的工作組,識別超過2.1萬個傀儡戶口。另外,去年發現的可疑交易報告較前年多出超過3倍,情況令人關注。為打擊相關騙案,電訊商、銀行與警方等正建立通報平台,協助市民分辨詐騙行為。

根據保安局提供的數字,過去5年共12,143人因騙案被捕,其中2022年最多,有4,112人。過去5年因「欺詐」罪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檢控的人數分別為1,283和396人,被定罪的人數則分別為1,110和294人。

署理保安局局長卓孝業指,警方、金管局、廉署及海關在2017年成立「反訛騙及洗黑錢情報工作組」,為銀行界提供辨識可疑銀行交易活動的培訓。在2022年,以情報主導作出的可疑交易報告數目,較2021年增加319%。警方正計劃與主要銀行成立新的聯合平台,就詐騙案件向警方提供即時協助。

梁熙建議在騙案受害人所在大樓貼告示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梁熙載會上建議,參考大陸東莞,在發生詐騙案的住宅大樓、商業大樓張貼告示,讓居民知悉大廈有人受騙及涉及的手法。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回應時形容梁熙的建議「新穎」又「前衛」,會研究,但亦擔心此舉「會唔會對(騙案)受害人二次傷害?」

通訊辦研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指出,不少詐騙短訊會附有網址連結,引誘市民點擊。電訊商已與警方建立通報機制,將涉嫌詐騙的電話號碼封鎖及停止服務。

另外,通訊辦已聯同電訊商、警方、銀行業界及其監管機關,成立專責工作小組研究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制定技術方案及相關的實施細節,預計7月推出業務守則,10月完成網絡系統升級及登記名冊籌備工作,目標今年底在銀行業試行,再考慮拓展至其他行業。

金管局研完善支付卡保障措施

金管局考慮到近日透過綁定受害人信用卡至新手機支付工具,以進行未授權交易的個案顯著增加,已經向業界提供新指引,要求銀行為客戶綁定信用卡至新流動支付工具時,除發出一次性手機短訊驗證碼外,須作出多一重認證。

因應支付卡的發展和相關騙案的情況,金管局於今年初與香港銀行公會,亦已成立專責小組,積極研究完善支付卡保障措施。有關措施將在擬定後公布。@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