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人悼念「六四」被拘捕

「六四」前夕,香港人被當局公開禁止紀念,維園的「六四」燭光悼念已經消失了三年。不過,香港人仍然不畏強權表達哀思;據了解,「六四」之前至少有8位香港人因悼念行動遭到香港警方抓捕。

香港藝術家三木(陳式森)高呼:香港人,唔好驚(不要怕)。

香港藝術家三木(陳式森)在銅鑼灣商業區高呼不忘六四的口號,遭到香港警察拘捕,而知名行為藝術家陳美彤也被警方帶走。

警方還帶走一對手握白色菊花的情侶,菊花通常用來表達失落和哀悼。

6月3日黃昏,前支聯會義工關振邦、天安門母親運動代表劉家儀,分別身穿燭光「真相」上衣,以及悼念「六四」的黑T恤,到維園噴水池悼念。

劉家儀表示,他們將由當晚6時04分起,絕食一天,悼念六四事件的死難者,支持天安門母親。

自從香港施行國安法後,每年在維園的六四公開悼念活動已經被禁了三年,可是香港人卻沒有屈服,繼續用自己的方式頑強抵抗。

清華大學出現大量反共標語 北京現「女版彭載舟」

「六四」34周年之際,中共異常緊張不安,「孤勇者」彭載舟反抗中共的現場--北京四通橋的路標被拆除,北京各大立交橋上又出現「看橋員」看守。不過,往往怕甚麼就會來甚麼,「女版彭載舟」在鳥巢體育場登場。

6月3日,在北京鳥巢體育場外,一名女子登上場外高台,揮舞一面旗幟,旗幟的一半是美國國旗圖案,另一半是打印的數行標語。揮舞美國國旗,拋撒傳單,大喊推翻中共政權,走向民主。民眾稱讚是「了不起的女版彭載舟!」

隨後,幾名安保爬上高台,將女子暴力壓制。據了解,當天在北京鳥巢舉行「五月天演唱會」,現場周圍聚集著大量年輕人。

現場女子:哎呦,我去看一下那張紙(傳單)。

在事發高台附近的地上,散落著標題為《美國獨立宣言:選段》的傳單。

傳單開篇提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人們爲了保障這些權利才建立政府,任何政府只要破壞這些權利,人民就有權改變或廢除它。」

傳單中呼籲中國同胞:先有人才有國家,中國人應該首先把自己當人,忠於正確的價值觀,而不是忠於哪個政黨,要為把中國建成一個真正自由民主的國家貢獻一份力量。

影片傳到海外社交傳媒上,民眾為這名女子叫好:「了不起的巾幗英雄!令人感佩的勇氣!又一個彭載舟勇士!」「中國人民越來越覺醒!敢於面對,敢於行動!因為共產黨越來越反動,越來越倒行逆施,也越來越為末日到來而驚恐!」

雖然六四已經過去了34年,但是這一天依然是令中共惶恐不安的日子之一,民眾拍攝的影片顯示,六四之際,天安門廣場上停駐了不少警車,廣場處於陰森的警戒中,並且不讓人停留,廣場基本看不到人影。

廣播:單車往前騎,不要停留!

還有民眾透露,六四之際,還有個隱形規定,不能騎「二八單車」,頭上不能戴紅帶,不能穿白襯衫。因為這與一段六四學生騎單車的場景重合。

與此同時,中共當局也在加緊鉗制國內輿論,封殺有關六四和公民權利的聲音。北京市大量維權人士和異議人士「被旅遊」。

不過,真是「怕甚麼就會來甚麼」,網傳6月2日,在習近平的母校、清華大學學生會的大屏幕上,出現「打倒中國共產黨!打倒習近平!」「自由民主大潮已不可擋!共匪邪黨倒下只是時間問題!」等反共標語。

在屏幕一側的黑板上也寫著同樣反共口號,以及「不要文革要改革!不做奴隸做公民!還我民主自由!」等口號。

社媒傳聞稱,校領導在安保科查看監控錄像,確定是馬列主義學院的學生涉嫌此事,據說已經控制了該學院研究生會外聯部部長徐俊平。

薪火相傳 悼念六四年輕人增多 呼籲:把中共定為恐怖組織

6月2日,在紐約曼哈頓市區舉辦了一場悼念「六四學生運動」的遊行。這次遊行中,出現一個與往年不同的關注點:遊行隊伍中,出現很多與「白紙運動」年齡相仿的,沒有親身經歷過六四事件的中國年輕人。

抗議者從六四紀念館旁附近出發,前往中共駐紐約總領館。抗議者展示長8米的巨大條幅,這是兩年前被香港政府從香港大學拆除的六四悼念雕像「國殤之柱」的同尺寸圖片。

遊行參與者:Free Free China!建立民主憲政!打倒共產黨!自由屬於人民!

胡先生:每年六四的這個活動我在國內的時候就知道,其實現在共產黨的課本裏是有一筆帶過的,但是它寫的是抹黑的,說是學生們的錯,是有很多的前輩為了中國民主自由已經沒有了生命,我們需要參加這個活動來紀念緬懷他們。

中國留學生:其實我之前在國內的時候通過翻牆看維基百科就已經知道了(六四運動),(今天的活動)也是在社媒上看到的,我覺得中國民主是一個很大的詞,我覺得我們在海外的人能做的很少,但是我覺得有一點就是「不要遺忘」!

在英國倫敦,英國「中國觀察」和德國「歐洲之聲」組織舉辦研討會。多位中港民主活動人士表示,從「六四」到「白紙革命」,中國人對自由的追求從未停止,而中共必須接受歷史的審判。

中國民主黨英國總部顧問黃華:我們的要求就是中國共產黨下台,還政於民。

與會者表示,「六四」是中共欠下中國人民的血債。而極權統治下,悲劇不斷重演,去年疫情清零也再次導致人權災難。然而從八九年的「六四」,到去年的「白紙革命」,中國人對自由的渴望從未停止。

知名流亡作家馬建:以前我記得在「六四」悼念活動的時候,總會有些留學生會反過頭來是抗議的。現在他們站到了我們的這一邊,特別是白紙運動發生的期間。它會一直持續下去。誰不會說誰是最後的勝者,但是真相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

研討會聽眾幼兒中文教師林麗君:「有很多中國人,就像現在的白紙運動的學生一樣,他們都很勇敢的站出來。」

逃離中共政治迫害的港人、藏人等群體,也在異國他鄉繼續追尋普世價值,用行動告訴中共:它無法壓制人民對自由的追求。

英國香港協會負責人鄭文傑:我們一定要保留住民主這樣的一個信念、我們的價值觀;另外我們要加入國際社會自由民主正義的建制裏面。然後我們要抵制中共可能未來對外軍事擴張的態勢。

有與會者呼籲,國際社會應該關注中共政權仍在進行的人權迫害,並將中共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組織。

美國國務院發聲明:銘記六四英雄 國會提名彭載舟等三人角逐諾貝爾和平獎

美國國務院在6月3日,天安門事件34周年來臨之際發表聲明,強調不會忘記事件罹難者的英勇。

聲明說,「明天,我們紀念天安門廣場大屠殺34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89年6月4日出動坦克進入天安門廣場,殘酷鎮壓和平的中國親民主抗議人士以及旁觀者。受害者的英勇不會被忘記,會繼續激勵在世界各地倡導這些原則。」

美國國會的中國委員會(CECC)兩黨領袖6月2日也發表聲明,譴責天安門大屠殺罪行。

聲明說,「我們每年紀念天安門悲劇,因為這太重要了,我們不能忘記,同時在中國,甚至如今在香港,要舉辦紀念活動都太危險了。」「我們向34年前的今天勇敢抗議的人致敬,並紀念那些因坦克1989年在北京街頭碾壓而喪命的人。」

中國委員會領袖在聲明中說,將繼續揭露中共政府的暴行以及其令人髮指的侵犯人權行為,並會追究中共官員反人類罪行的責任。

聲明強調「我們必須一直記住天安門大屠殺,絕不允許中國共產黨將這件事從歷史書上抹去」。

美國議員們還宣布增加提名北京四通橋抗議事件主角彭載舟、公民記者張展,以及南京傳媒學院學生李康夢等三人為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因為「這些英雄的勇氣應該要得到全世界的嘉獎」。

小學生校內被碾壓慘死 媽媽維權疑遭官方打壓 含恨墜樓亡

武漢一小學生在校內遭老師開車撞倒及二次碾壓慘死,父母討説法被校方百般阻撓。孩子媽媽還遭遇公安威脅,以及疑似五毛的網上暴力,6月2日,網傳多張微信群聊截圖顯示,在孩子的頭七之日,小孩母親不堪中共輿論暴力墜樓身亡。

陸媒「澎湃新聞」證實了孩子母親的死訊,但未提墜樓原因。

當天還有消息稱,孩子父親也跟著墜樓受傷,生死不明。但後來又有「闢謠」消息稱,父親只是傷心過度而送醫。不過,有知情民眾稱,孩子父親突然遭遇人生兩大變故,要找當局以及實施網上暴力的人拼命,最終被公安局以「精神癲狂」為由綁走,關入精神病醫院。不過,上述相關消息遭到當局封鎖,有待進一步證實。

根據網傳消息,孩子家屬已獲得260萬元人民幣的賠償,媽媽跳樓是因爲不堪網上暴力攻擊。但也有網傳影片顯示,孩子媽媽生前曾在街頭維權時,指名道姓幾名公安警察粗暴上門令其「閉嘴」,稱「死了孩子不許哭鬧」。

孩子媽媽:請問你叫甚麼名字?他說他是公安局的,他叫周俊。他沒有問我任何關於孩子的問題,沒有給我道歉,沒有給我孩子道歉,譴責說我們在這裏鬧事。

有民眾曝光了這名叫周俊公安人員的照片,並指周俊以不能「鬧事」為由,要媽媽閉口不言。

民眾普遍認為,孩子媽媽墜樓是因爲中共當局多方施壓所致,包括所謂「網暴」也是官方操控。甚至有人懷疑,孩子媽媽是否「被跳樓」。

事件的最初緣由發生在5月23日,武漢漢陽區弘橋小學月湖校區一名一年級女孩在校內被老師開車撞死。

孩子媽媽:他從孩子的頭上壓過去了,壓的脖子呀!

孩子父母討説法遭遇來自校方的阻力,隨後開始在網上維權。學校和當地官方被迫做出回應。

在父母維權過程中,孩子母親遭遇多次網暴。一些民眾攻擊她「穿著性感奢侈」、「演戲獲取同情」、「就是想要鉅額賠償」等等。許多參與人的言語下流尖刻,邏輯不清。許多民眾懷疑,類似「網暴」可能都是中共為了儘快平息事端,操控網軍所爲。

孩子父母網上維權後,漢陽區教育局發出通報稱,涉事教師已被刑事拘留,校長和分管副校長被免職,官方對相關責任人立案調查。

肇事教師是否故意造成二次碾壓,目前尚不確定。

在中國大陸,經常發生司機撞人後,故意再次碾壓致死的案件。因爲車禍致死只需一次性賠償,但如果將人撞成重傷或者致殘,鉅額醫療費和後續賠償往往令普通家庭難以承受。@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