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4月22日),蘇丹境內的一些外國公民,開始從該國一個紅海港口撤離。在敵對雙方交戰一周後,戰事越演越烈。首都喀土穆再次遭到空襲,全國已有數百名平民喪生。

血腥的城市戰爭將大量民眾困在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首都機場也多次成為襲擊目標。許多居民都無法離開自己的家,也無法離開自己所在的城市,前往更安全的地區。

聯合國和其它國家已敦促交戰雙方的軍事領導人,遵守已被多次宣布但大多被忽視的停火協議,並為逃亡的平民及急需的援助供應開放安全通道。

自戰事於4月15日爆發以來,法塔赫布爾漢(Abdel Fatteh al-Burhan)領導的正規軍,和被稱為赫梅迪(Hemedti)的哈姆丹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alo)為首的、準軍事快速支援部隊(RSF)之間,迄今未能遵守幾乎每天都在達成的停火協議。

上周六的戰鬥破壞了本應從上周五(4月21日)開始的3天休戰協議。該停火協議旨在讓該國公民能夠在穆斯林節日開齋節期間,到達安全地區和探親訪友。雙方都指責對方不遵守休戰協議。

各國撤僑行動

中央社引述路透社報道,由於機場關閉,空域也不安全,成千上萬的外國人無法離開,但多國表示,正在為可能撤離數以千計國民做準備。

蘇丹政府軍22日也表示已開始協調派遣軍機,撤離美國、英國、中國與法國等國家的外交人員與公民。

沙特阿拉伯外交部宣布,91名沙國公民以及來自科威特、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埃及、突尼西亞、巴基斯坦、印度、保加利亞、孟加拉、菲律賓、加拿大和布基納法索的國民已「安全抵達」。

沙國海軍把包括外交人員和國際官員等平民從蘇丹港(Port Sudan)穿越紅海(Red Sea)載到沙國港口吉達(Jeddah)。

約旦也將循同樣路線撤離公民。

美國21日表示,尚未打算發動政府撤僑計劃,撤離蘇丹境內預估約1萬6,000名美國公民,僅持續呼籲在蘇丹的美國人就地避難。

美國總統拜登22日晚間則表示,美軍已將美國大使館人員撤出蘇丹首都喀土穆。他在聲明中說:「今天,在我的命令下,美軍展開行動,將美國政府人員撤出喀土穆。」

拜登還表示,蘇丹準軍事組織和政府軍間的戰鬥「不道德」,呼籲「立即且無條件停火」。

日本政府防衛省23日表示,為協助日本公民撤離蘇丹的航空自衛隊3架運輸機,已在日本時間23日凌晨抵達蘇丹東方的吉布地(Djibouti)待命伺機撤僑。

蘇丹軍方23日稍早表示,政府軍總司令柏罕接到多國領導人電話,要求「協助撤離公民和外交使團並保障安全」。

軍方當時表示,預計會在「接下來數小時內」開始撤離各國僑民。軍方還說,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正計劃出動軍機把公民撤離蘇丹。

空襲轟炸

在上周六,許多喀土穆居民都在利用任何戰鬥的緩和間隙,加速自己的絕望逃離。因為在炮火下,他們已被困於家中或當地多日,而且武裝份子就在街上遊蕩。

喀土穆和毗鄰的姐妹城市烏姆杜爾曼(Omdurman,又譯:恩圖曼)和巴赫里(Bahri)的居民報告說,在上周六,國家廣播公司附近遭到空襲,包括軍隊總部附近等地區也發生了戰鬥。

巴赫里的一位居民表示,它們已經有一周沒有水和電了,而且經常發生空襲。他說:「我們正在等待更大規模戰鬥的到來。我們對即將發生的事情感到恐懼。」

國際醫療慈善機構無國界醫生組織(MSF)呼籲提供安全通道。無國界醫生蘇丹業務經理侯賽因(Abdalla Hussein)對此表示:「我們需要安全的入境口岸,以便能夠讓專業的創傷治療人員和醫療用品入境。」

蘇丹醫生聯盟上周六表示,在衝突地區,有超過三分之二的醫院已經停止提供服務,其中32家醫院被士兵強行撤離或已陷入交火之中。

除了首都喀土穆,最嚴重暴力事件的報告來自達爾富爾(Darfur)。這是一個與乍得接壤的西部沙漠地區。自2003年以來,該地區一直遭受的戰爭,已造成多達30萬人死亡,270萬人流離失所。在經歷了數次和平協議之後,戰爭仍在持續。

聯合國上周六的一份最新報告稱,搶掠者在佔領了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me)位於達爾富爾南部尼亞拉的辦公室和倉庫後,搶走了至少10輛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車輛,以及另外6輛食品貨車。

突然陷入戰亂

蘇丹突然陷入戰亂,不但使恢復文官統治的計劃化為泡影,而且將一個已很貧困的國家帶到了人道主義災難的邊緣。此外,還存在可能吸引外部勢力加入,導致更大範圍衝突爆發的威脅。

目前還沒有跡象表明,這場致命的權力鬥爭中的任何一方可能快速取得勝利,或者準備坐下來進行談判。正規軍方面擁有空中打擊力量,但敵對的快速支援部隊則廣泛分布在城市地區。

世界衛生組織(WHO)上周五報告說,自戰鬥爆發以來,已有413人死亡,3,551人受傷。◇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