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本周公布的人口過往與未來預測數字,印度總人數於2023年年中將增加至14.29億,按年走高0.81%,而中國大陸由於將承接年初勢頭持續出現倒退(按年下跌0.02%)至14.26億,人口將比印度少約300萬,屆時將失去最多人口國的光環,退居世界第二。

更重要的是,據聯合國作出的短、中線預測,印度人口於2030年將大幅度拋離大陸,差距直達9,940萬,而到了2040年缺口會跨步擴闊至2.3億,拉開速度快得驚人。

印度與中國大陸於今年遇上人口交差點(Punit PARANJPE / AFP;大紀元製圖)
印度與中國大陸於今年遇上人口交差點(Punit PARANJPE / AFP;大紀元製圖)

印度經濟由下而上

印度消費能力在未來十年將大規模在國內外釋放,本周二(18日)蘋果公司總裁Tim Cook親自飛往印度商業中心孟買,參與該國第一家Apple Store的開幕儀式,意味著印度消費力正在升級。該門店選址在當地巨企Reliance Industries的物業,而該企老闆正是富商Mukesh Ambani。另於本周四(20日)Tim Cook又旋風式出席第二家Apple Store、位於新德里的開幕禮,引來大批傳媒與粉絲,熱鬧非凡,門庭若市。

另一邊廂,去年Louis Vuitton與Cartier先後聘請Bollywood當紅電影女星Deepika Padukone出任品牌代言人,用意顯然為打開與照顧龐大的印度市場,以及吸引為數眾多、具備高消費力的海外印度僑胞,英國首相辛偉誠也屬印度裔,夫妻身家合共7.3億英鎊。

不少市場分析師認為,印度乃當今新興市場中最具增長潛力的國家之一,非第一即屬第二。印度跟大陸增長模式完全不同,兩者雖然同樣位於亞洲、均屬人口大國,但處理經濟方面的做法卻有著天淵之別。印度經濟現下正處起飛階段,大摩與標普均估計,於2030年前印度將超過日本和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大摩更直指「末來十年印度股市將發光,實質GDP增長超過大陸」。

大陸模式採取「由上而下」,先定目標後建設,而印度則恰恰相反,模式乃「由下而上」,全年經濟增長多少,就由建設、消費多少等數字組合而成,沒所謂既定要求目標。前者的問題是,定標後容易助長浪費與面子工程、項目欠缺實際用途與現金流、銀行為支持地方政府達標而錯配資源等。

「由下而上」當然亦有它的缺點,如基建速度可能較慢,但所有建設與開支均經過深度商業考慮與審查,由市場高度主導,此模式下得來的GDP增長基本上不存在水份。

此外,指令式經濟令企業家無所適從,加上中共黨內權鬥叫人不知聽從誰才好。不單止如阿里巴巴(09988)等個股會被「整頓」,甚至整個行業均可突遭「團滅」,如教育股的估值在瞬息間便可灰飛煙滅,科企老闆也是一個輪著一個辭去要職。

印企成敗則主要從商業較勁中展現,當然沒了「天塌下來」的風險,但來自市場的競爭亦是非常殘酷的,就這樣從身經百戰中鍛鍊出種種商業智慧。

印度人多抗衡陸市

中共經常綁架14億人口作為國際政治外交籌碼,既要脅NBA,又恐嚇為新疆棉發聲的企業等,甚至連台灣明星為中華民國體育代表喝一聲采都不行,當然也不允許羅家英悼念英女王。就這樣把營商環境弄得令人窒息,相反印度甚麼都比較「懶理」,就連奧運金牌也沒像中共般採用強逼人肉戰術去爭奪。

當印度人口成為第一後,外資感覺上也許會萌生出「終於有個國家可以取代大陸」的念頭,日後或不用再那麼無奈與被動,另別忘了印度的人口金字塔,比大陸「好看」得多,整個國家儘是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竟有多達65%的人口年齡不足35歲(大陸為43%),提供了龐大的勞動力與潛在的消費力。

於2022年度,移民澳洲的最大來源地乃印度(大陸排行第二,香港排第八),當中最高份額的職業為軟件工程師,而護士也不少,反映印度人於海外已接力成為不少領域的支柱。他們多懂英語,容易與外界接軌,亦解釋了何以BPO(業務流程外判)板塊得以長年為印度經濟建功立業。◇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