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問大家,「玩」字該怎讀才合乎老師期望,一如所料,有人讀「換」,有人讀waan2,莫衷一是,可見小學問題,殊不簡單。

我自己雖讀waan2,但估計學校老師讀「換」,為了平息朋友的家庭糾紛,就一錘定音,建議讀「換」。過兩天問老師怎教,果然是「換」。我有兩點想法,不妨跟大家談談。

首先是讀音方面,若要認真討論,得搞清楚「玩」字在這裏如何讀,究竟是涉及「文白異讀」問題,抑或「粵語變調」問題。

「文白異讀」指同一個字,「文讀」(讀書時)一音,「白讀」(日常說話)則另一音,前者叫「讀書音」或「文言音」,後者叫「說話音」或「口語音」。

文白異讀在粵語有很多例子:如「命」字文讀ming6,白讀meng6(「好命」口語只會講「好meng6」,不會講「好ming6」);又如「伏」字,文讀fuk6(音同「服」,詞例是「伏下」),白讀buk6(音同「僕」,詞例是「伏低」)。

「玩」的讀音爭議,「換」和waan2發音不同,乍看似是文白異讀;如果真是這樣,讀書時就該發「換」音。但細心一想,我認為這不是文白異讀,而是粵語變調問題。

顧名思義,粵語變調不會改變整個音,只表示某字在某種配搭下,聲調有異於字典記錄的本聲,例子不勝枚舉,如男人(jan4)變為男「忍」(jan2),眼鏡(geng3)變為眼「頸」(geng2),電話(waa6)變為電「畫」(waa2)等。留意變調後,常作陰上聲讀,即標示為「2」的音調。

「玩」的字典音,如我昨天所述,本來就有兩個,一是「換」(wun6),一是「頑」(waan4),皆是文讀。若你多看中國舊小說,必然知道我們今天寫的「玩」字,從前常寫成「頑」,兩字根本相通,都解嬉戲。例如《紅樓夢》常見「頑耍」、「頑笑」,義同「玩耍」、「玩笑」;「頑」字獨用也很多,即「玩」,如第二十回寫:

「遇見寶釵、香菱、鶯兒三個趕圍棋作耍,賈環見了也要頑。寶釵素日看他也如寶玉,並沒他意;今兒聽他要頑,讓他上來,坐了一處頑。」

「寶玉道:『大正月裏,哭什麼?這裏不好,到別處頑去。你天天念書,倒念糊塗了。』」

由此可見,「玩」在粵語讀陰上聲waan2,不是文白異讀,只是字典音waan4(頑)變調為waan2而已。然則學生用粵語朗讀文章時,是否不容許變調呢?

如果不該變調,只能機械式跟隨字典音,就會有以下可笑的情況出現:徐小鳳,要讀徐小「奉」;薄扶林,要讀薄「符」林;廚房,要讀廚「防」;玻璃杯,要讀玻「離」杯;林黛玉,要讀林黛「肉」,諸如此類。

若以上情況容許變調,但「好玩」就不准變調,老師就會自相矛盾。若要一以貫之,學生朗讀的時候,音調必然稀奇古怪——為了「大一統」音調,老師真係要去到咁盡?

我尋根究底談「玩」的發音,並非認為大家有需要爭論所謂正音,不,我只想藉此帶出第二點想法:老師在學校教的,哪怕數十年來如是、教育局認可,且有字典為據,也不代表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真正的教育,我認為必始於思考和質疑——當然是有理有據的質疑。

我無意責備老師,因為教書工作有其束縛:為求評分標準一致,教師難以特立獨行,往往只能跟大隊,依照官方文件設定的規矩繩墨去教。有些老師比較開明,像我昨天提及的退休中學老師,即使自己教A,也容許學生講B(若B也合理),可惜不是每個老師都有這種胸襟。

談「玩」字怎讀,重點不在讀音,而在反省教育的本質,及思考如何適應「新時代教育」。昨天提及的十優律師,主張讀waan2,雖不合乎小學老師要求,但他分享了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意見,很值得今日香港的父母參考:

「很多學校的標準,都是固執而不必要的。家長教子女,當然是教真實的,然後告訴子女學校的要求是什麼,並教導他們,若要求太死板,在現實生活中就無須拘泥。」

上述道理,凡百皆然,又何止區區一字的讀音呢?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Miss NTD選美大賽現正接受報名:
https://bit.ly/MissNTD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